第426章 疯狂作死(第2/6页)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解决这些问题。

房屋可以用混凝土修建,不仅节约了木头,还节约了粮食。

至于柴火,则是可以开采山西和北直隶的煤矿,将煤炭价格打到比木柴价格还低,那木柴便会从生活必需品,变成可平替的产品。

后世的大部分树林,也都是在电力、煤气、煤炭相继进入百姓家中之后,才开始安全生长起来的。

如果没有电力、煤气和煤炭,那许多树林都会消失。

“北京倒是热闹,现在有多少百姓了?”

骑马走在北京城街头那水泥路上,朱棣询问身旁身骑战马的王彦,王彦也回禀道:

“奴婢前些日子询问了行部尚书郭骥,他说当下北直隶有三百零七万六千余口人,但大多都是生活在南边,顺天府口数有三十七万三千余,其中北京城内便有二十万余口。”

“北京内城足够生活五十万百姓,后续若是人口增长,还可以在南边开修外城,反正现在有了混凝土,修建城墙倒也不耗费什么粮食。”

使用糯米灰浆固然坚固,但毕竟浪费粮食。

相比较之下,水泥的配方在不断完善,强度也在不断增加,耗费也不如糯米灰浆,可存储的时间更长,更容易储存。

因此,水泥大规模生产后,使用它作为建筑材料,比糯米灰浆要更便捷便宜。

“才二十万人就这样热闹了,看样子日后的北京不会比南京差。”

朱棣骄傲点头,唯有迁都北京,才不会让江南获得政治、经济双重中心的优越。

迁都北京,本质上就是分割江南因政治中心而获得的投入,将这份投入转而投入北方。

不仅如此,迁都之后,江南许多官员也将跟随朝廷迁居,这能为北直隶带来数十万的人口。

唯一的粮食问题,也因为东北的开发而被减轻,并且朱棣也听说了东洲作物运抵南京的消息。

“那些东洲作物,老二具体是怎么说的?”

朱棣询问王彦,王彦也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殿下说,太学正在对土豆、玉米、番薯等作物进行培育。”

“只要能挑选出良种并培育,然后从渤海开始推广,那东北的数以千万亩耕地就能得到使用,西南的山区更是如此。”

“不过这個培育良种的过程兴许需要几年,至于推广更是以十年计数。”

王彦说完,朱棣满意捋了捋自己的大胡子:“南边有老二在,我还是比较放心的。”

“你让纪纲和陈瑛继续,凡是有谁敢弹劾迁都的事情,都给我好生整治。”

“另外通知三军,半个月后大军出发镇虏卫,不得有误。”

“奴婢领命!”王彦作揖应下,随后与朱棣向着宫城前进。

不多时,待他们来到北京宫城,这座北方的紫禁城样貌并不与南京紫禁城相同,主要表现在建筑的色差和规模上。

由于朱高煦的禁令,许多金属染料都被禁用,蒯祥只能使用的植物染料来多次涂刷。

不过植物染料终究不如金属染料来的厚重和凝实,所以北京紫禁城的许多建筑颜色偏淡,没有那么厚重。

这点让朱棣不是很高兴,但一想到自家老二说过那些金属染料吸入过多会致死,朱棣还是放下了更换染料的想法。

当然,北京紫禁城也不全是令人失望的缺点,也有属于自己的优点,这个优点首先就是规模上。

由于采用了混凝土和生铁的建筑方式,北京紫禁城内许多宫殿的主要支撑并不依靠木质的金柱,而是混凝土浇灌的生铁混凝土石柱。

相比较木质的金柱,混凝土柱子的好处就是可以加高,因此北京紫禁城内许多宫殿的高度都比南京紫禁城高出许多。

高度上来了,门窗也开始加大,采光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