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怨种父子(第3/5页)
朱棣酸溜溜的说着,满口醋味,显然还在因为明年不能北征的事情耿耿于怀。
对此朱高煦却不紧不慢,轻笑道:“并非不让,而是准备更好的火器,更有效的对付胡人。”
“老式的燧发枪您已经见过了,而新式的燧发枪却并没有。”
“一旦新式的燧发枪开始生产并装备部队,那部队中的情况也会发生变化,长枪兵将渐渐被淘汰出战场。”
朱高煦这次来找朱棣,也是为了说这件事,因此他从袖中拿出了一张折起来的图纸,并在拿出来后,将图纸给拿了出来。
“这就是新式燧发枪,比起老式多了一些设计。”
当图纸递到朱棣手中,相比较上次朱棣见过的燧发枪图纸,这份图纸中出现了类似短刀的存在。
“这是刺刀,长度在一尺左右,加上四尺五寸的燧发枪,套筒刺刀上去后可以达到五尺五寸(176cm)。”
“由于枪管外有一个突起的卡榫,因此士兵在套上刺刀后扭转,就可以将刺刀转入套筒的凹槽固定,能让火枪手迅速转变为长枪手。”
“尽管相较于军中一丈三的长枪规制来说很短,但您见识过线列战术和排枪的威力,您觉得如果敌军能突破排枪,那他们还能剩下多少军队,如何能保证队形不紊乱?”
在朱高煦看来,北方的胡兵要是能做到突破排枪而阵型不乱,那都能打穿大明朝了。
毕竟那样的军队,除了后世抗战和开国的时候,其它时候他还没见过。
“这个刺刀这么轻薄,上了战场恐怕会出现问题,另外这下面的这个是什么?”
朱棣听后,很快意识到了套筒式刺刀意味着什么,同时也看出了刺刀的缺点。
确实,以这个时代的冶铁水平,刺刀经过战斗后的确会出现刀身变形等尴尬的事情。对此朱高煦则是准备了后手:“有了刺刀,就没有必要佩戴腰刀,因此可以常备两到三把刺刀。”
“至于下面那个……”
朱高煦看向了图纸下方,而那里则是一支比上方燧发枪显得更短的一把燧发枪。
在十八世纪,燧发枪分为步枪、手枪和马枪三种。
步枪最长,长度从四尺到五尺不等,手枪的长度最短,长度不过一尺左右,主要用于近战。
不过由于燧发手枪的准确度和射程有限,所以除了经常进行接舷战和跳帮战的海军士兵,以及陆军军官们,绝大多数士兵是不用手枪的,毕竟燧发手枪的有效射程实在太近了。
许多手枪射击十几米外的目标都射不准,对于普通士兵来说实在是太鸡肋了。
因此朱高煦并没有弄燧发手枪,而是将裁汰了手枪,只采取了步枪和骑枪,而这便是朱高煦执意要让朱棣装备了燧发枪再北征的原因。
骑枪介于步枪和手枪之间的款式,长度三尺,重量五斤,就像是被故意截短的步枪一般。
除了很少装备刺刀以外,其他方面都跟步枪很像,甚至也拥有步枪式的枪托,只是长度比步枪短了许多,称之为卡宾枪骑兵更加合适。
尽管在历史上,士兵们却不太愿意使用马枪,甚至拿破仑自己也承认胸甲骑兵在马背上使用马枪十分困难。
但是骑枪对于当下的明军来说,可以说是锦上添花的存在。
它的装备,可以使得明军骑兵在面对一些质量较差的部队时,可以不用发起冲击就能直接开枪击溃。
之所以它在欧洲没有大放异彩,是因为当时的军队质量普遍差距不大。
不过就朱高煦这么多年的经验来说,马枪放在这个时代,很少有军队能面对它而不溃退。
尽管它的破甲射程只有二十步的距离,但这依旧比弓箭要好上太多。
“这是马枪,长三尺,重五斤,破甲射程二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