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家国难掌(第2/5页)

“臣以为,迁出容易,迁入困难。”孙铖继续道:

“从贵州山区迁徙百姓前往四川,开垦两宋时的荒地,这很容易,但只是如此,还不足以改变贵州情况。”

“贵州的情况,依旧是少民多而汉民寡,没有足够的汉民支撑当地卫所。”

“因此臣觉得,殿下想说的,莫不是迁移百姓进入贵州?”

孙铖很早就关注了自家殿下的移民政策,尤其是将靖难罪臣扩大并迁徙云南滇西一带的事情,更是朱高煦移民手段的高明一棋。

南北榜分卷中,中卷为什么反对的人少,多是以反对北卷居多?

说到底,还不是因为滇西的那批靖难罪臣吗?

朱高煦给了这群罪臣子孙科举的机会,而这些罪臣大部分与现在庙堂上的群臣沾亲带故,可以说中卷完全有利于这群滇西罪民。

事实也是如此,上次的科举中,中卷三十名进士里,有十四名来自云南,十名来自四川,交趾与广西各有三名。

在云南的十六名进士里,又有十二名分别由大理、永昌、南甸、陇川四个府均分。

如果仔细去查,这十二人基本都是靖难罪臣的后人。

他们中了进士后,全家脱了罪籍,如今已经在南京安家了。

不过罪籍并非那么好脱的,朱高煦规定的脱罪籍只限父母、兄弟、妹嫂与子侄。

或许在后世人来看,这已经囊括了一个家庭,但在大明这個以家族为主的时代,被发配的大部分都是以家族形式发配。

也就是说,一个家族想要脱罪,起码得出十几个乃至几十个进士才行。

当然,除了这个脱罪籍的方式,朱高煦还给了当地罪民其他脱罪籍的方式。

例如开办私塾,教出一名进士的话,那整个进士可以帮助一名教习全家脱罪籍。

这条政策的设立,让滇西在过去八年时间里,私塾数量从原本的七家,一口气增加到九十二家,文风兴盛。

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才导致了云南居然能在科举上占据中卷魁首。

云南的移民政策,是很值得贵州、广西、交趾学习效仿的,毕竟三地和云南一样都是汉少土多的地区。

交趾可以不着急,但贵州必须进一步,这样才能和云南一起来影响广西,进而影响交趾。

孙铖理解朱高煦的做法,可现在却没有那么多大罪名安插,也没有机会弄几十万识字人口发配贵州。

“纪纲、胡纶、陈瑛已经在操办了,虽然不可能有先前那么多,但波及上万不成问题。”

“除此之外,赋税和户籍问题也是问题。”

朱高煦缓缓开口,孙铖也眼前一亮。

他麾下可是有不少前往税务司的官员,往来书信中,他也得知了江南赋税和户籍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是都可以拿出来做文章的。

如果自家殿下心狠一点,波及个几十万人完全不成问题,不过那样的话,自家殿下恐怕就会被天下儒生所针对了。

“殿下准备从什么方向着手?”

“盐茶铁课。”朱高煦不假思索的回应了孙铖,目光也看向了殿门。

他听到了熟悉的脚步声,而下一秒殿门口也传来了唱礼声:“殿下,吏部尚书夏原吉求见。”

“宣!”

朱高煦回应一声,亦失哈也连忙示意殿内太监抬来椅子。

只是几个呼吸,换上了官员常服的夏原吉便走入殿中,并与朱高煦作揖后入座。

来到春和殿就能入座,这已经是六部官员都知道的事情了。

相比较喜欢让人下跪的那些皇帝,朱高煦起码在行动上是比较尊重大部分官员的。

“这次请你来,主要是我想对盐铁茶课进行检查,同时好好清理清理它们和沿海私盐。”

朱高煦开门见山,而夏原吉听后也皱眉点了点头,似乎觉得这事情有些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