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忘恩负义(第4/5页)

施进卿带人迎接了郑和、陈瑄、崔均等人,而梁道明则是在北上大明接受朱棣册封后选择返回了老家,与他一样选择的还有郑伯。

眼下,旧港宣慰司仅有两个卫,以及隶属宣慰司下面的十二个土邦。

这些土邦的酋长都跟随郑和前往了北平,并接受册封成为了大明治下的土官。

“尔等诸卫的差发已经商量好了,你们也没有什么意见,既然如此,那就定每年的九月缴纳差发给宣慰司衙门,有问题吗?”

站在巨港码头上,郑和与十二个羁縻土司面前与他们交谈差发的问题。

大明对治下土司都会派遣差发,哪怕是三宣六慰也要定期缴纳差发,而苏门答腊岛上的这十二个土邦自然也一样。

郑和根据他们的实力,让他们分别缴纳各种数量不等的香料为差发,这些差发折色下来差不多就是每个土邦五十贯到一百贯不等。

当然,对于他们来说,这差发所需要的香料并不算多,也影响不了他们的生活。

只有给旧港宣慰司缴纳差发,他们才能获得庇护,避免被北边的亚齐和南边的满者伯夷吞并。

“我等谨记……”

十二个土司纷纷点头,郑和见状便对施进卿招呼:“派兵护送他们返回驻地。”

“是!”身穿卫指挥使官袍的施进卿毕恭毕敬行礼,没了之前的桀骜,只有恭顺。

这些日子他跟随驻扎在巨港的南洋卫追剿过不少海盗,亲眼看到了明军火炮的厉害,自然没了之前割据旧港的想法。

现在的他,满脑子都是立功往上爬,最好是做到旧港宣慰使的职位。

在郑和交代过后,他立马带兵护送十二个土司返回驻地,而不远处的陈瑄见郑和说完,当下也走过来开口道:

“这巨港比我想象中的要繁荣多了,完全不输于松江、扬州等地码头。”

陈瑄与郑和说着,同时二人的目光也投向了码头上。

只见码头上挤满了各种形态的船只,小至渔船,大至货船,船员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服饰,辛勤地忙碌着。

码头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商贩们利用这个繁忙的场所,挑着各种货物,喊着叫卖,引得人们纷纷驻足。

这里有披头散发的南洋女人在卖唱,也有穿着五彩斑斓服饰的杂耍表演者在耍杂技,还有卖艺的猴子和老虎,让人们拍手叫好频频。

除了人们的喧哗声和拥挤现场,还可看到许多特别之处,比如在船员和码头工人之间,安然处于“掌舵者”的位置的,是一批面容沧桑的马来人。

他们在河上打渔了一辈子,有的年轻时也曾上船当过海盗,这些经历丰富了他们的航行经验和判断力,成为码头一道风景。

他们在这里等待着,等着大明和诸国商帮的船队雇佣,不过他们的如意算盘注定了要打空。

在舰队南下前,郑和就已经培训过了商帮们的舵手,并且给每艘商帮的武装马船都配备了两名经验丰富的下西洋水手。

正因如此,整支舰队从南下到现在,路上没有发生一艘船只搁浅的事件。

他们在杭州、福州、广州、交趾、占城、满剌加分别补给,直到抵达旧港宣慰司的巨港城。

在阳光照射下,巨港码头更显得生机勃勃,不时有几艘新近修缮好的船只,顺着巨港的母亲河摩西河徐徐驶过,在码头边小心地抬升着锚。

站在这里,也可以看到一些随时准备进港的船只。

它们是来巨港贩卖一些土特产的船只,虽说大明禁止南洋私下民营贸易,但这个禁止主要还是针对三百料以上的福船,而非这种几十料的渔船。

“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前往小西洋?”

陈瑄和郑和走上了一辆马车,乘坐马车前往了曾经的三佛齐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