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枭雄终焉(第3/5页)

可如果四大土司骑兵叛乱,就拿杨应龙之乱来举例,那所耗费的钱粮可是足够应付数十家大土司了。

“仅是如此,恐怕不足以让他们接受招抚。”

朱棣皱眉,朱高煦也补充道:“自然不会仅是如此,除了世袭的武勋外,他们在当地的田亩可以保留一半,剩余交给朝廷就足够,他们麾下的武官也是如此。”

“这倒不错,但还是得看看他们愿不愿意接受。”朱棣点了点头。

在他看来,大军出兵,能给这群土司留一个世袭武勋和一半的耕地已经不错了。

没有了军队后的他们完全可以挥霍每年耕地的产出,日子会比现在过的更舒服。

不过朱棣也知道,对于当惯了土皇帝的土司们来说,他们绝不会轻易的舍弃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除非他们无路可退,不然绝不会接受招抚。

好在朱棣也没指望他们会全部接受招抚,如果真的全部接受招抚,那贵州的局势反倒会很难看。

“这件事先不要声张,等四川的新政推行的差不多,云桂川的二十个火器卫准备就绪,粮草调动完毕再动手。”

“另外,湖广也训练三个火器卫,避免土司攻入湖广境内。”

说到这里,朱棣对郭资开口道:“六军都督府的钱粮,每年都需要补足并结余二百万贯。”

“今年的黄册回禀暂时不用上奏,先搁置一下。”

“臣领命。”郭资应下,朱高煦也没有打岔。

在他看来,大明各省数据除了关外和山东都明显失真,即便每年汇报,估计也产生不了什么太大变化,这点从去年的情况就能看出。

与其这样,倒不如等明年年末四川新政走上正轨,到时候再统一汇报。

朱高煦沉默着,朱棣却与夏原吉、黄福等人谈起了治理吴淞江和黄河的事情。

由于朱高煦的介入,吴淞江的治理比历史上提前了两年,因此永乐年间本该发生的吴淞江水患没有发生,间接为朝廷省下了数百万石的蠲免。

不过即便如此,吴淞江的治理工作却也没有那么容易,至少从黄福和夏原吉的汇报来看,它还得消耗大明好几年的钱粮。

“陛下,礼部尚书李至刚求见。”正在众人商议国事的时候,门口的班值太监作揖开口,朱棣则是回应:“宣”

“臣礼部尚书李至刚,参见陛下,陛下万福安康……”

不多时,李至刚走进殿内作揖,朱棣也开门见山:“有事起奏。”

“回陛下,朝鲜权知国事李芳远遣陪臣朴山言来朝。”

李至刚将问题说出,随后解释起来:“朴山言上疏朝廷与日本贸易紧密,致使许多朝鲜商人没了贸易机会。”

“此外,其国东北部,我朝建州二卫女真盘踞其国国土,请陛下调离他们。”

他将朝鲜的问题解释清楚,朱棣闻言却将目光看向了朱高煦。

朝鲜的事情他一直没有参与,都是朱高煦在操作,因此他自然不准备插手。

“上次朝鲜派遣使臣前来,我便与他们说过,那地方是我朝国土,而非朝鲜国土。”

“此外,朝鲜商人没有了参与贸易的机会,那可以加入到朝廷对西洋的民营贸易中,现在是日本不与朝鲜做生意,而非朝廷不让日本和朝鲜做生意。”

面对朝鲜国,朱高煦并没有什么好脸色,不然他也不会让建州二卫在合兰府扎根,同时在定辽驻扎两个火器卫监视朝鲜举动了。

只要朝鲜敢进攻建州二卫,定辽府的两个火器卫就会立马渡过鸭绿江,让李芳远知道父亲是怎么教训不孝子的。

“殿下,合兰府土地贫瘠……”

“天朝土地没有一寸多余!”

李至刚还想劝劝朱高煦,可朱高煦却直接开口打断他的劝阻,同时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