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南北分卷(第3/6页)
南北中三卷,是朱高煦结合了历史上大明最终完善的政策。
在这种南中北分卷下,并不会造成三地士子官官相护、结党营私的情况。
毕竟明朝的科举是各省组织乡试考出举人来,然后朝廷组织会试考出进士来。
南中北卷的名额分配是固定的,但是三卷各省可没有固定的名额分配,因此很难形成三地党争的局面。
哪怕到了万历、天启年间党争最为严重的时候,其实也没有北方和西南什么事情,而是南卷诸省的争斗,也因此形成了明末特有的籍贯派系争斗。
南直隶由于被拆分为十八个直隶的州、府,因此也需要内部竞争,所以无法形成如淮西、江东一样的党派。
整个晚明里,南卷籍贯的官员形成了以苏州为首的江东昆党,宣州为首的宣党,浙江的浙党和湖广的楚党。
相较于他们,山东的齐党和陕西、山西的秦党并不算什么有实力的党派。
不过这种局面与朱高煦无关,眼下的他只要能确定南北中三卷制度就行,至于其他的齐楚浙宣昆等诸党如果冒头,那反倒是利于皇帝平衡庙堂,不至于一家独大。
“一百五十席位……”
奉天殿内,群臣默不作声,作为大学士的解缙则是在分析利弊。
他与杨士奇隐晦的对视一眼,显然他们对于南卷一百五十席不是很满意。
江南一京二省的人口占据天下近半,可却还要与湖广、广东、福建来争夺一百五十个进士名额,这无疑是对他们的限制。
相比较之下,北方和西南虽然加起来才有一百五,可他们的人口加起来都不如南直隶和江西二省多。
显然,朱高煦此举是明显的偏向北方和西南。
“殿下,分卷是好事,可南卷进士额是否太少了些?”
解缙站出来作揖道:“南卷一京五省人口四千万,而北卷和中卷二千六百余万,如此均分容易遭到诟病。”
“殿下,臣附议……”杨士奇等人先后站出来,不止是他们,甚至连李至刚他们都纷纷作揖唱礼。
面对此情此景,朱高煦倒是没有慌乱,他原本就没觉得仅凭自己三言两语,就能从南卷诸省手里夺走一成名额,因此见此情景,他主动开口:“那你们以为如何?”
“臣以为,理当南卷一百八十位,北卷九十位,中卷三十位。”
“臣附议,亦或者增加名额给南卷,或者将广东、湖广拨给中卷。”
“臣附议……”朱高煦一开口,群臣便争先恐后的开口要求对南卷增加名额。
他们之所以没有反对三卷分考,是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朱高煦的底线,不然没有必要提出三卷分考这种政策。
换而言之,政策必须执行,但内容可以商量。
这里的内容,就是各省分配名额,以及各省归属哪一卷的范畴。
为此他们提出了三种想法,不过不管怎么提,始终是南卷占总名额六成,北卷三成,中卷一成。
这种占比与洪武年间科举结果差不多,除了动了手脚的洪武三十年那场科举外,其余都是这个占比。
维持这个占比,南卷各省的利益才不会受损。
“陛下觉得如何?”
朱高煦见群臣的底线已经露出来,便转身向朱棣作揖,并演戏道:“儿臣觉得还是维持原策比较好。”
“这个……”朱棣沉吟一声,群臣纷纷看着他们,尽管知道他们是在演戏,却还是不得不配合。
“南卷人口确实太多,不如定进士额为三百二十位,北卷和中卷不变,南卷一百七十位如何?”
朱棣一开口,便让双方各退一步,南卷占比五成五,其余北卷和中卷四成五。
“陛下,臣觉得可以提升至三百五十位,南卷占二百位,北卷与中卷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