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王上加白(第3/5页)

定都北京是一定要做的,这是朱高煦一开始就认为的事实。

中国自古军事压力都在北方而不是南方,因此历朝历代都会将大量资源投入北方边境的军事斗争,明朝也不例外。

朱元璋时期,凭借个人的威望权势和手腕,可以控制功臣勇将驻戍北方边境,并分封诸子守边节制各地军事力量。

但是北方边境距离南京太远,天高皇帝远,边臣边将很容易独立控制莫大的军事资源,形成尾大不掉的军事集团,国都的帝王也容易对手握重兵的边将形成猜忌。

相对与北方边境的军队,国都南京的军队长期享受在和平的环境,随着国初的一代将领和老兵谢幕,新一代未经历真正战阵的士兵和将领必然会变得软弱不堪。

相比较,北方边境军队为了求生存,长期面对游牧的军事压力,军队的作战能力并不会衰减,将领们有充分的机会在实战中锻炼。

因此,立国时间越长,边境的军队战斗力会越来越强于国都,定都南京时间越长,国家就会越不安定,北方边镇的功臣宿将就越容易脱离中央控制成为独立王国一,最终兵乱再起。

想要附和控制北方,并且还能联通海洋,那便只剩下北平这一座城池。

元代修建的运河完全可以联通渤海,不管是走海运运送物资给北平,还是走内陆运河,可以说都十分方便,唯一的问题就是定都北平过后,北平激增的在京人口会挤占北方军事体系的漕粮。

“定都北京?”朱棣眼前一亮,而朱高煦也继续说道:

“定都北京有好处,也有坏处,但总体来说是好处大过坏处。”

“有什么坏处?”朱棣下意识询问,朱高煦也将自己的担忧说出来:

“定都北京,自然会带去大量人口。”

“这些人口会发展北直隶,可也会给北直隶带来负担。”“江南每年给北方运送四百万石漕粮,这些漕粮基本都供给了北平、大宁、辽东。”

“如果北京人口剧增而粮食增加不了太多,那北京就得靠江南吃饭。”

“所以,想要定都北京,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开发东北的耕地。”

“东北在金宋时期都是粮仓,如今我在渤海开垦数年,也能做到自给自足,甚至能盈出部分运输辽东。”

“若是能恢复到金宋时期的情况,可以将渤海粮食运往北平,那北平的粮食问题就能解决许多。”

朱高煦说完自己的看法,朱棣也恍然大悟:“这就是你将青、登、莱三府近百万百姓迁徙辽东的原因?”

“没错!”朱高煦颔首:“辽东如今改设三司,又有渤海做前冲,完全可以大力发展民生和经济。”

“辽东的情况,如果安定下来,且朝廷愿意投入,那完全可以在十年之内将耕地翻十倍。”

辽东的情况朱高煦了解,只要舍得下本钱,让迁移过去的人口都能吃饱穿暖,配给足够的牲畜,那他们每年都能开垦二百万亩,十年开垦出两千万亩并不困难。

即便产量只有七八斗实粮,届时也能在养活自己的同时,向北平输送百万石粮秣。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大明得承受得住每年数百万石的投入。

“你这所需的太大了。”朱棣举棋不定,可朱高煦却开口道:

“辽东情况,只有在春夏秋三季移民,才能修建起城池屋舍。”

“所以在小子看来,此次百万百姓迁移,起码要一年时间。”

“运河的水次仓,小子已经让崔均他们将半数八百万石运往粮食,中途可能有所损耗,但应该能运抵七百五十万石。”

“辽东那边,今年百万辽民已经开荒十余万亩,等到入冬前,起码能让辽东耕地突破三百五十万亩。”

“届时,每年能满足二百万石的支出,加上这次运往的粮食,大概能撑到后年开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