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理清税制(第2/5页)
可不管如何,他们最终活了下来,并且总算可以平安回家了。
朱棣任命张玉为北平都指挥使,朱勇为山西指挥使,各自带了两万燕府兵马前往大同、开平等地防备蒙古人,而他自己则是写了一封家书,随后才带着丘福等四千余骑兵南下。
靖难之役的范围,由于朱高煦的出其不意,成功被控制在了德州以北,泰山以东这两块区域。
经过战事,这两块区域的人口说是减半也不为过。
当然,前者是因为逃难,后者是因为迁移。
不过不管如何,这场战事所造成的民生、经济损失,依旧被朱高煦给控制住了,只要蠲免个三五年,当地便会有新的人口填充进来。
这还只是简单的蠲免政策,可如果要说人口虹吸,这玩意朱高煦可太熟悉了。
后世的许多政策,他只要改的好,完全可以套用在这个时代。
赶在朱棣南下前,朱高煦利用郁新的影响力开始招抚各省,对于距离远的就好生劝慰,对于距离近的他就调兵干涉了。
六千骑兵分成六队分别出巡,很快就从浙江、江西二省收到了许多投效奏疏,并有向外蔓延的态势。
云南、广西、广东对朱高煦的响应也很快,甚至比福建和湖广、四川还快。
按照时间来推算,估计是朱高煦包围京城的时候,他们就送出奏疏了。
这倒不是他们有多高瞻远瞩,而是这三个省基本都是朱高煦的人。
云南的傅氏三兄弟,王家父子三人……
广西的杨文、林粟,广东的傅让、张纯……
这三个省完全没有和他对抗的必要,不早些投效,三司衙门的官员真有‘被殉国’的可能。
兴许是三省投效的事情太快,因此湖广、四川也只能跟着投效,福建则是走海运送奏疏投效。
一时间,长江两岸一京九省尽数投效,便是北方的山东眼看事情不对也急忙投效。
李景隆投降的消息传开后,地方上的吴高、李坚、盛庸等人都纷纷更换门庭,淮北、河南、山西、北平等地也纷纷送来奏疏。
在这样的局面下,唯有北边的陕西四都司没有来得及表态,但以宋晟和朱棣的关系来看,估计只要宋晟点头,陕西行都司和陕西三都司都会投效。
天下大局,此刻已经都在朱高煦手中掌握了……
“这底子,真厚啊!”
大教场小院内,朱高煦曾经居住的这个小院子,如今几乎成为了一个小朝廷。
郁新往这里派了六部、六科、五府、都察院等数百名官员。
他们各自在朱高煦的小院附近寻了一个空旷的院子,就近办公。
经过他们的整理,短短十日的时间,朱高煦就将建文年间的各类数据整理了个清楚。
此刻的他之所以感叹,也是因为老朱留下来的底子太厚了。
运河水次仓尚有一千六百余万石粮,各省常平仓尚有一千三百余万石粮,各地卫所储备仓还有七百六十余万石粮,在京尚有七百余万石粮。
这些种种相加,经过了一年靖难之役的消耗,朱元璋留下的储备粮食还有近四千五百余万石,在京及地方府库储存铜钱四百余万贯,其它各类杂物折色价格约七百万贯左右。
这还只是财政上留下的底子,还有军事上留下的底子。
靖难一年,明军战兵从洪武三十一年的计内外一百一十八万六千余人,降低到了九十七万七千余人,阵亡和解散近二十万人。
虽然死伤也很多,但相较于靖难之役的死伤五六十万来说,这二十万中还有五万左右是被解散,真正死伤的只有十五万人左右,还算可控。
唯一不太妙的就是战马数量,洪武三十一年全国起码有五万八千余匹军马,可如今朱高煦推断不会超过四万匹,几乎锐减三分之一,因此马政必须得改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