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缓兵之计(第4/5页)

顷刻之间,数千长枪兵聚集起来,形成了一个对骑兵来说十分致命的长枪阵。

以往面对这样的长枪阵,俞通渊会等待己方的火炮支援,然而他们的火炮在渤海军面前,就好像是被动挨打的箭靶。

他没有撤退,而是观摩着朱高煦这临敌变阵的手段。

显然,朱高煦比起当初和吴高交手时成长太多,他麾下的四万军阵无懈可击,除非硬要冲锋。

可如果那样的话,朝廷剩下的这最后一万骑兵估计就要葬身此处了。

“撤!”

俞通渊没有继续和朱高煦交缠,而是鸣金下令骑兵撤退。

眼看骑兵撤退,盛庸也无可奈何,只能率领本部兵马撤退。

一时间,战场上除了硝烟味和一些哀嚎的伤员外,再无其它。

“殿下,你说他们这么试探的来打有什么意思?”

塔失策马来到了中军,在他看来俞通渊和盛庸进攻己方完全就是得不偿失,还不如等吴高和李坚南下。

不过对此,朱高煦却看了一眼塔失:“有的时候不是他们要打仗,而是后边人逼着他们打仗。”

“喔……”塔失似懂非懂,朱高煦见状则是看了一眼南边的长江。

长江距离他们五六里,而长江之上游弋着许多船只。

望着那一艘艘船只,朱高煦不知道孟章和徐晟经营如何,但他知道自家那位大兄的位置,恐怕已经坐不稳了。

“死伤三千余人……”

武英殿内,朱允炆拿着那份刚刚从扬州送抵京城的军报,他如何都不敢相信,被视为天下精锐的上直和在京骑兵,居然连一具战死的渤海兵卒尸体都没法带回。

他看着手中的军报,精神恍惚。

面对他的恍惚,被召来的谷王朱穗上前作揖开口道:“陛下,眼下渤海贼人无法渡江,我军可以行缓兵之计,暂时议和,随后在江南各地招募乡勇兵卒,以此来御敌贼寇。”

谷王朱穗,作为与朱允炆关系不错的藩王,朱允炆倒是没有贬他为庶民,而是将他放在京城之中,好吃好喝的招待着。

今日他能出现在武英殿,全靠黄子澄等人齐齐认为缓兵之计可行,因此他才能出现在此处。

朱允炆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让谷王朱穗前往扬州万寿镇,与朱高煦好好详谈议和之事。

待地方乡勇募集好,到时候朱允炆再挥师北上,镇压叛贼。

对此,朱穗也毫不担心,毕竟他也是朱高煦的叔叔,朱高煦杀谁也不可能杀他,而且他就是传个信,没有必要欺负他。

“既然如此,那就请十九叔走一趟吧。”

朱允炆回过了神来,对着朱穗摆了摆手。

朱穗眼见自己有了事情做,当即也转身退出了武英殿,准备明日一早前往扬州说服朱高煦议和。

倒是在他走后,黄子澄、齐泰、方孝孺、暴昭等人开始先后开口。

“这渤海贼军一直盘踞在扬州,恐怕是在等待渤海水师击破平倭水师。”

“没错,臣以为理当派出监军去监察平倭、长江水师。”

“平倭、长江水师乃朝廷命脉,万不可失。”

“请陛下定夺……”

四人先后开口,可给出的提议都有些事后诸葛,毕竟朝廷给长江、平倭水师发宝钞的时候,就已经把两支水师士气给伤到了,即便眼下多加犒赏,恐怕也不会取得什么效果。

“陛下!”

忽的,殿外传来了唱礼声,不多时徐增寿从殿外走进,双手呈上奏疏。

“曹国公有奏疏,燕庶人撤军五十里,似乎不准备再与我大军于白沟河交手。”

徐增寿经过朱高煦的提醒,竟然主动为朱允炆传送起了北方的军情,这样的情况让朱允炆都十分诧异。

他可是记得,徐增寿基本不参与与朱棣、朱高煦有关的奏事,如今到底是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