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蒙古来投(第5/6页)
对于许多经历了元末战争的老人来说,渤海军这样的军队他们还是第一次见,比当初北伐的明军军纪更加严明,并且还会再扎营结束后,帮当地百姓修建一些桥梁,修整一些土路。
几乎是同一天,南军水师惨败和登州被拿下,以及黄县、莱州等地被拿下、被围攻的消息如雪花般飞入了京城武英殿内。
“水师惨败,从登州退往威海,又从威海退往成山、靖海……现在更是退到了大嵩卫!”
“所谓的登莱坚城,开战不到六日就丢失了近乎全部疆土,朕治下二十余万百姓遭受贼兵凌辱,朕想问问诸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武英殿内,朱允炆质问着包括黄子澄、齐泰在内的所有六部大臣。
群臣也是摸不着头脑,谁能想到当初赫赫威名的陈瑄与杨俅居然联手都对付不了此前未有过海战经验的一名不见经传小将。
“朱成功……给朕查查他是谁!”
朱允炆阴沉着脸色,同时开口质问齐泰:“齐尚书,此前你说三支水师齐聚便可阻挡渤海贼军,可眼下贼军致使山东糜烂,渤海庶人兵锋直指青州,你有何想说的吗?”
“回陛下……”齐泰将自己想说的话过了一遍脑子,然后才站出来作揖道:
“渤海水师如此犀利,确实是臣欠缺考虑,眼下渤海庶人兵锋向青州而去,想来是想要直奔沧州,试图截断我三十万大军之粮草。”
“曹国公眼下已经率军撤回保定,只需要四日便可抵达沧州。”
“此外,德州防备也已经加强,最应该防备贼军的应当是青州府和济南。”
“青州府只有万余屯兵,济南府也只有不到五千屯兵,若是贼军使用火炮,则二城糜烂。”
“若贼军北上沧州、德州不成,改兵锋南下,那江淮之地则陷入危难。”
“当下朝廷应该调度将领前往徐州,召集大河、高邮、长淮、邳州、滁州、扬州等地卫所屯兵,加紧训练,防备渤海贼军南下。”
江淮一带的战兵已经被抽调一空,眼下还能调动的,只有不到十四个卫的屯兵,数量最多三四万人。
只有这点兵力,自然无法给朱允炆安全,因此他质问:“为何不调曹国公率大军南下驰援。”
“回陛下,曹国公若是率大军向南,那燕庶人的贼军自然也会向南。”齐泰继续道:
“眼下之局势,臣建议调甘凉宋晟入关,同时令西平侯沐春率兵入朝,再令羽中军都督佥事盛庸率羽林等留守卫北上徐州,整训江北十四卫屯兵用以备敌。”
“此外,还当调回陈瑄、杨俅驻守长江口,防止渤海水师南下入长江口惊扰圣驾。”
齐泰还是那副四平八稳的办法,无非就是想要靠着徐州与泰山、蒙山、崂山、鲁山、沂山及运河、淮河构筑防线,暂时遏制渤海军南下,等待云南的沐春、甘凉的宋晟驰援。
“从麓川调兵到此,足有四千余里,等西平侯率兵抵达,恐怕已经是半年之后。”
队伍之中,一名老将缓缓开口,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开口之人是武定侯郭英,朱高煦的岳祖父。
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想要自己带兵驰援徐州和淮安,但谁都知道他和朱高煦的关系,因此对于他的开口,众人都选择了无视。
“就按照齐先生所说的办吧。”
朱允炆瞥了一眼郭英,并不信任他。
面对他的这一眼,被朱元璋称呼了一辈子‘郭四’的郭英只能在心底叹了一口气,跟着群臣一起作揖。
不多时,一份份圣旨从紫禁城内派发,前不久升任都督佥事的盛庸也率领着羽林等留守卫兵准备北上驰援徐州。
《明太宗实录》:“二月丁未,有虏南奔,上编其为三千小达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