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北乱南治(第4/5页)

“若是能将行军速度再提高,那就更好不过,实在不行也没办法。”

“末将领命!”傅让与林粟应下,随后三人相继离开了承运殿中。

在他们离开后,朱高煦也继续观摩起了沙盘。

与此同时,离开吉林城两个多月的杨彬也带着毛皮、人参等货物回到了江南。

与此前贩卖毛皮的所有商人一样,杨彬带回来的毛皮刚刚制成成衣就被南京城内的高门勋贵们订购,诸如辽东的鹿角、虎骨、补物等商品更是被勋贵们疯抢。

回到江南不过半个月,杨彬便将带来的货物售出一空,同时在苏湖二府购入了三万余石粮食准备北运。

杨彬手拿渤海王府的印信,想要了解他的背景十分容易。

他的背景让许多想对他动手的人投鼠忌器,但同时他的背景和他做的事情也很快被有心人传入宫中。

“三万六千余石?”

深夜的乾清宫里,正准备洗漱入睡的老朱得到了武官带来的情报。

在得知朱高煦在短时间内就做成那么大笔生意的时候,老朱当即便对武官询问:“北边的人也随着这商贾的队伍回来了吧,他们如何说的?”

老朱并不担心朱高煦的生意大,他只在意朱高煦的生意有没有损害到大明的利益。

“殿下与北边的东虏互市具是以粮食、茶叶和铁锅来做生意,除了茶叶有可能被这群东虏交予兀良哈做生意外,其余倒是没有太大违禁。”

“只是殿下与东虏互市过多,许多商贾前往辽东中输粮食后采买不到毛皮和药材,六部之中有不少官员非议……”

武官转述着从下面收集而来的情报内容,得知这情报,老朱舒展了身心:

“他能恪守律法是好的,这生意旁人做也是做,他做还能保境安民,便让他做吧。”

在朱元璋看来,朱高煦用自己的办法来让吉林城自给自足,并且并没有违反《大明律》,这样的做法理应褒奖。

倘若所有藩王都能如他这般头脑灵活,恪守本分,那自己也就不用那么头疼了。

“陛下,还有一事……”

朱元璋还在感叹着朱高煦脑筋灵活,武官就再度上奏。

“说吧”朱元璋喝了一口安神茶,武官也继而开口道:

“据北边随商队而下的兄弟所说,殿下去吉林城不过两个月,便已经将吉林城耕地翻了一番,这还是五月份的消息,当下恐怕已经翻了两三番了。”

“多少?”朱元璋以为自己听错了,但当武官重复一遍后,朱元璋有些不淡定的放下了手中的安神茶。

作为一个农民,他很清楚开荒要具备什么底子,开荒的难度又是如何。

如今朱高煦能在短时间内把开荒进行的如此迅速,要么就是吉林城人口远不止辽东都司记载的那点,要么就是朱高煦和女真人做生意得到了许多畜力。

这两种可能里,他更倾向于后者。

对于民生来说,畜力多了就能更快开垦荒地,百姓也负担变少。

但对于军队来说,一旦有了足够的畜力,一支三千人的军队,甚至可以当成五千人来用。

“让下面的人把吉林城开荒的过程,详细的写下来,我要亲自看看这小子是怎么做到的。”

“另外还在北边的那群人,让他们尽快将吉林城的消息送来,不得马虎。”

朱元璋沉声对武官吩咐,武官也作揖应下。

武官本以为事情到此为止,自己也可以退出乾清宫,但朱元璋却再度开口:

“龙州的事情查清楚没有,常茂到底真的死了,还是诈死……”

他开口提起了常遇春的儿子常茂,而常茂本人不仅是冯胜的女婿,还是新淮西勋贵之中的重要人物。

常茂虽然是冯胜女婿,但常茂却认为冯胜比不上自家父亲,因此不肯接受冯胜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