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阿房宫赋4(第2/4页)

“哦?”

李杜二人一听就来了兴趣,杜甫仔细看了看水镜中的《阿房宫赋》,又回想了一下楚棠曾提过的《赤壁》诗,禁不住也点起头来:“七绝凝练,赋作想象奇绝,的确有太白兄之风神。”

李白笑道:“子美律体精深,李商隐之诗能得你句法之妙,想必亦是佳篇,若能有幸一观便好了。”

对于前辈文士来说,看到诗文一道代有才人出,便是最好不过的事了。

晚唐。

一旁的妻子打着趣向杜牧道贺:“后世说夫君的七绝有太白风神,夫君可高兴了?”

杜牧扯了扯唇角:“后人谬赞我固然欣喜,但是……但是……”他神情纠结,细看还有点不乐:“怎么便让我与那李商隐并称了!”

一看到他俩的名字出现在一起,他就眼睛疼!

另一边,李商隐确实欣喜若狂:“小李杜果真是我与杜樊川!”

他高兴地上前几步,握手成拳兴高采烈:“能与杜樊川并称真乃三生有幸,我要再与他修书,共论诗文,成就大李杜那般的佳话,方不负后人盛情!”

话音刚落,他摩拳擦掌,立即回到书桌前铺纸研磨。妻子王氏见他这般兴奋的样子,忍不住道:“先时你与那杜樊川写的信他都不曾回复,这次你还要写吗?”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嘛!”李商隐头也不抬地道:“或许去信之人太多他一时忘了呢?我多去几封,又有这后世声名,杜樊川肯定会回复的!”

李商隐信心十足,一旁的王氏却没丈夫这样乐观。虽然不是很恰当,但她总觉得,自家夫君在一厢情愿。

汉魏两朝。

刘彻曹操等人不由得又眼红了起来,李白杜甫不够,又来个小李杜,你们唐朝是要上天了吗?

北宋。

早知后事的欧阳修却没有管李杜的官司,他将注意力放在了文章的解析:

“楚姑娘话说得活泼,确也得了几分意思。杜牧‘长桥’之句,俱从己之眼光起笔,如摄物之形象,一一见于读者目前,想象之奇、人情之讶尽在其中矣。”

梅尧臣颔首:“前日苏子美得了一句,云台滟滟开金饼,水面沉沉卧彩虹,当时祖此句之法。”

“圣愈兄以为如何?”欧阳修顾问。

梅尧臣:“得其形矣,未得其神。”

说罢,两人对视片刻,忽然一起大笑起来。是啊,文章天成,妙手偶得,岂是那么好仿的?

【其次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到“而气候不齐”这两句。歌喉吐暖,舞袖生风,以至于一日之内、一宫之间竟产生了不同之气候,这明显是一种夸张的笔法,并有些通感的意味,还是意在渲染阿房宫之大。所以这一句也是我们考试的重点,要默写的哦!】

众人现在听到默写已经非常习惯了,杜牧甚至有闲心调侃:“我这几句用字平易,应是不容易写错了吧!”

下一秒就听到楚棠:【另外我强调一下,第一段描写阿房宫的建筑,这样占地广阔、造型瑰玮的宫殿耗资必然巨大,这刚好也照应了前面的“蜀山兀。”兀的意思是秃,那么请大家记清楚,不要再写成“蜀山秃,阿房出”了!!!】

想起曾经被抓壮丁去改过的试卷,楚棠只觉又好气又好笑。

唐朝。

刚刚将心放回肚子里的杜牧:???

“蜀山秃???”

就离谱!!!

秦朝。

李斯蒙恬等人也有些一言难尽,虽然两个字意思一样,但是换成秃……怎么说呢感觉大秦挺没文化的。

三国。

曹操毫无形象的哈哈大笑起来:“蜀山秃?秦人把蜀山薅秃了?形象,形象!后世的学生大才啊!”

底下的丕、植二兄弟看着自家父亲看热闹不嫌事达的样子默默低下了头。爹,您能否维持一下自己作为诗人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