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拿来主义4(第3/3页)

“唉!靡靡之音大行其道,直有亡国之相啊!”大儒郑玄掩面叹息。

孔颖达同样忧叹不已:“心志惑迷,国人精气全消矣。”

有的生性偏保守的人后怕不已:“这异邦的东西,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啊!”

【鉴于以上种种,所以“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这也正是送来主义的危害,使得国人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不敢接受外来事物,这也是害国的,其实质在于文化侵略下的被动接受。】

“这也不对?”有人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太能转得过来,“难不成外邦还能送来好东西?”

“就是啊!我看这外来的东西,吓人嘞!”他身边的人附和道,显然是对楚棠讲的内容心有余悸。

与此同时,不少帝王能臣也开始咂摸起楚棠口中文化侵略这个词。他们熟知的侵略,不外乎兵戈,但他们同样知晓,邦国之间,博弈向来不止在战场。这是文化侵略,那售卖鸦片破坏……经济的行为,是不是一种经济侵略?

这些站在古代金字塔顶尖的人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一件事:当年齐桓公欲成就霸业,管仲为之献上两计,衣缟乱鲁、买鹿制楚,终成齐霸,这是否就是楚棠所说的破坏经济?

【说到这里我们来梳理辨析一下,文中的抛来、抛给、送来各是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中唐。

韩愈脸色很不好:“所谓抛给,有如嗟来之食之态,分明有侮辱轻慢之意。”

北宋。

苏轼面上余怒未消:“抛来岂不如施舍一般?随意将自己无用之物抛向他人,君子安能受此羞辱?!”

另一边。

李清照眼中尽是嘲弄与讥讽:“什么送来,说得冠冕堂皇,实际上全是不怀好意!”

文人对文字最是敏感,更何况底下是一群名家、大家,阅读理解更是不可能出错。他们在不同的字眼里见出了异邦的龌龊心思,恼怒之余也不由得叹服于鲁迅对事物现象的精准把握。

【辨析完这些词的不同含义,我们不由得思考一个问题。抛来也好,抛给也好,送来也好,都是不怀好意、不能接受的,鲁迅先生真正提倡的是“拿来”,所谓“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是他的中心论点。

既然如此,迅哥儿为什么要在前面废那么多笔墨来论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送来主义呢?】

话音刚落,没想到朱元璋率先坐不住了,他啪地一下站起来叫道:

“你管这叫浪费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