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琵琶行10(第2/3页)

如果说白居易的事迹给了无数文人学士以鼓舞的话,那么功罪谁评的论断则是在帝王将相心中掀起微澜。

自古王公,多惧史笔诛伐,所以有崔杼怒而杀太史的故事,可是,崔杼杀得了一个太史,杀不了后来人,更不用说,百姓心中,还有一本史书!

太极宫。

李世民目露感慨:“白居易是个好官。”他凝视堂下诸位臣子,目光深沉,语气肃然:

“将水镜所录白氏之讽喻诗抄录百份,广付群臣,好让诸位知晓,上有大唐律令,下有万民评说,德不配位,永远都将被钉在耻辱柱上!”

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隐现兵戈铿然之气,堂下诸人神情一凛,俱是明白了帝王的决心,当下不敢怠慢,叩首领命:“谨遵陛下教诲!”

未央宫。

刘彻端坐上首,不是第一次听到楚棠的这般论断了,他心中其实仍有疑惑,为何后世会这般强调人民的作用,但白居易的事迹是直观的,他受到的爱戴也是直观的。

刘彻忽然想起第一课讲到的袁老,楚棠说,袁老去世时,无数民众自发前往吊唁,那是人民在送别他们的英雄。

他先前尚沉浸在后世有这般堪比神农之人的震撼之中,如今回想才有些咂摸出味来,那枚勋章哪里是“皇家”嘉奖,分明是后世的人民给袁老戴上的冠冕!

他的功勋,俱是人民评说!

刘彻忽然有些恍惚,那“伟人”,是否也是推举于民?民众之力,当真这般强大吗?

他沉吟着敲了敲椅背的扶手,忽然开口:“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拱手上前:“臣在。”

“乐府采诗之事,不可马虎,务必言确实之民情,再有所谓劝百讽一之作,朕拿你是问!”

司马相如心头一跳,知道陛下这是认真的了,先前想的一些美圣德之作统统被抛诸脑后,开始认真思考采诗事宜。

“臣遵旨,臣自当尽心竭力,为陛下再兴诗教。”

这还差不多。刘彻颔首,又看向堂下:“采诗之后,民情须有人补,便请宰相督察百官,一应整肃措施,务要尽心,报与朕知,否则……”

他眼神一厉,帝王之位扑面而来,以宰相为首的百官莫敢不应:“臣等领命!”

咸阳。

嬴政若有所思,他不惧怕史书刀笔,因为他自信自己的功业无人能及,他亦无需诗人理解,所行但求问心无愧,可是听到这里他忽然有些在意了。

黔首黎民如何可以评判帝王?明明此时,他们连天颜都不可逼视。可后世的百姓可以。他似乎有些明悟楚棠对他们的态度为何这样寻常了。

史书不可惧,可惧者唯有民心。

那么,人民,会如何评判他?

唐宫。

听完水镜一番话的武元衡和裴度俱是心情激荡,他们为官,除了上得君心光宗耀祖之外,难道不想为治下百姓爱戴,百年之后仍有立碑传说吗?白居易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他们的榜样了。

这是个不可多得的贤才!

武、裴二人对视一眼,拱手朗声:“陛下,白校书治地有方,心怀君忧民困,能选得此等才士,是陛下慧眼,亦是大唐之福啊!”

李纯冷然地看着底下两位忠臣,似是在斟酌他们的意见。平心而论,白居易是一个好官,可是他的那些诗,不说权贵记恨,连他这个皇帝都要有几分忌讳,这样的人,当真要委以重任吗?

他抬头,面沉如水地盯着水镜里的雕塑,夹道相送、依依惜别,俱是真情实感。而此一遭结束后,白居易之声名,更会只增不减。

他深吸一口气,冷声道:“两位爱卿之意朕已知晓。传旨,让白居易明日入宫,朕要亲自考校,他做不做得这个左拾遗!”

这是要重用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