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琵琶行3(第4/5页)
何堪朔塞胡关曲,又是秋天雨夜闻。青冢葬时沙莽莽,乌孙愁处雪纷纷。由琵琶声想到王昭君和刘细君和亲胡塞的旧事,属于绝句中的一种套路模式了,全然是联想,不曾正面写到琵琶曲。】
白居易淡笑摇头:“写诗需有神思作辅,哪得那般容易?”
能作出《琵琶行》,便已然是天地钟灵襄助了,岂能奢望篇篇神物。
南宋。
陆游轻轻颔首:“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未央宫。
刘彻脸色微沉,乌孙是西域异国,根据诗意,那刘细君不就是到乌孙和亲了吗?
江都。
尚且年幼的细君公主忽然被母亲抱到怀里,恍惚间,有滚烫的眼泪落到了她的额头上。
“我苦命的孩子……”
汉元帝时期,匈奴。
茫茫黄沙下,王昭君怀抱琵琶,怅望身后的汉土,跨过这一步,她就只能是匈奴妇,再不是汉宫人。素手轻抬,她挥弦,哀哀切切的琴声和着塞风呜咽。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别矣,吾乡。
咸阳。
嬴政微微拧眉,表示不是很认同,让女子往异族和亲,那要军士何用?朝堂之上岂无男儿?
【当然了,《琵琶行》这样的神作也不是唾手可得的,唐诗中写音乐的名篇还有两首,好巧不巧,都出现在中唐时期。】
众人:……
好吧,已经习惯了,你们唐朝人是真的很会写诗。
昌谷。
李贺眼神微动,瘦弱的脸上浮起一抹微笑:“应该是他的诗吧!”
【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
果然是自己。
韩愈淡然一笑,到底是忍不住多饮了一杯酒,他也有诗传后了。
猜中的李贺笑容顿深了几分,他对韩愈的才华人品都非常佩服,此时见对方的诗上去竟是毫不惊讶,只不知最后一首是谁所作,竟能和此一人并列。
【另一首是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李贺:???我的诗?!
楚棠可顾不得他的惊讶,将两首诗依次放了出来——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本便极为崇敬韩愈的苏轼适时站了起来:“此诗从儿女语写起,全然不提一个‘琴’字,而只着意于‘听’之一途;后从‘嗟余有两耳’起又写自身所感,一诗之中而分两重境界,此诗便是琴诗中最佳者!”
苏辙忍笑,他知道兄长对韩退之的诗文人品俱是十分欣赏,此诗一出,兄长果真当场倒戈了。
【据说苏轼非常喜欢韩愈这首诗,把它推举为古今琴诗第一,还曾亲自下场把这首诗改成了词。】
苏轼:???后来的我竟然敢改偶像的诗?
苏辙:!!!倒戈倒得这么厉害?不愧是兄长!
楚棠将苏轼改的那首《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放了出来。
唐朝。
韩愈饶有兴趣地抬头去看:“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好啊!好啊!”
韩愈猛然坐起,激动的样子引得一旁的妻子卢氏都不禁侧目,他却浑然未觉,语气兴奋道:
“经此一改,词中忽然便有奔放清豪之气,长短句交错间又似是散文句对,旁人谓我以文为诗,我颇自得,这苏轼正是以诗为词,何等妙手也!”
韩愈被这一首改编圈粉了,甚至准备给苏轼写一首和诗。
短短一首诗,竟是唤起两代诗人的神交,紧接着,下一首出现了——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未央宫。
继李白和那个人之后,刘彻再一次被一首诗的意境攫住了。
吴丝蜀桐制成的箜篌非同凡响,一经弹奏便可留遏行云,似昆山美玉倏忽碎裂,九天凤凰婉转啼鸣;又似芙蓉在露水中饮泣,香兰于芳丛中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