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归园田居3(第3/4页)

王维看着水镜里的画面暗自点头,隐居之地自然是要清幽素净又有野趣得好,但这草屋怕是有些不安全,如果我他日隐居,需得再谨慎些。他在心里思忖着。

【但是要写出和平安宁的意境,但是一个近景还不足以显示,陶渊明像一个资深摄影师,把笔触移向了远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里用了两个叠字。看过《红楼梦》的同学可能记得,香菱向林黛玉学诗,也提到了这一句。】

刚写完第 一 章的曹雪芹看看水镜,又看看自己桌上的书稿,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真实。

【香菱说王维的“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写得好,林黛玉说你只知道他这个写得好,我给你看个更好的。于是把陶渊明这两句给他看。

香菱看完十分叹赏,原来“墟里上孤烟”的“上”字是从“依依”这两个字化用来的。

曹雪芹的文学造诣是很高的,他借小说中两个角色之口,点评前人诗作,颇具匠心,由此可见陶渊明这两句确实有精妙之处。】

刘氏拉了拉丈夫的衣袖,言笑晏晏:“相公,人家可是说了,你的诗不如陶渊明。”

王维也不在意妻子的打趣,柔声道:“本便不如他。”

这句诗他还没写,想必是后来所作。那曹雪芹确是个造诣颇高的,一眼看出他的句子来自陶潜,而“依依墟里烟”,写炊烟隐约之状,合于远景的笔触,更显平淡而浑然天成,他输得心服口服。

【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照应了后面的“远”字,因为村子隔得远,所以模糊不清;依依,形容炊烟轻柔缓慢地向上飘升,由于距离又显得隐隐约约的。这句近景描写给人一种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化外之地,不受任何侵扰。

但是太安静了仿佛有缺点什么,于是他接着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所有画面都活起来了。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鸡鸣狗吠,为什么?】

陶渊明捋着花白的胡须笑眯眯道:“无鸡无犬,怎算得是村庄?”

【因为鸡犬之声相闻正是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哪个村里没有几只鸡几条狗呢?陶渊明真的是一个很有生活气息的人。

而且大家还要注意,老子曾经描绘过他“小国寡民”的理想,“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这当然是一种落后的思想,但确实是非常理想的生活状态,陶渊明将自己的愿望投射其中了。】

陶渊明捋胡须的手一顿,和对面的颜延之交换眼神,笑叹道:“我确有此心。”

他已经厌恶了这征伐动荡、名利相倾的生活,所以寄心古圣贤描绘的盛世图景,又于田园中寻觅。

嬴政摇摇头,小国寡民,不过是咫尺之安,他要的是天下一统,四海升平。

刘彻也兴致缺缺,汉初提倡黄老之学,他欲改尊儒家,前朝后宫便有诸多反对,此时听到《老子》之说自然没什么好脸色。

不过水镜说小国寡民是一种落后的思想,后世都这么讲了,这群顽固总该松口了吧?

他忽然觉得心情又好了一点,不松口没关系,他借题发挥也要让他们松口。

【在这几句里,他总体用到白描的手法,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写出归隐之地的风光,暗藏欣然情绪,可谓是颇具匠心。“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的评价,确实十分恰当。】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陶渊明品味着这句诗,忽然拊掌大笑起来:“好,说得好!千载之下不乏有知音,吾道不孤!”

他的眼里隐有水光,纵然不合于时,但几百年后,几千年后,总有人懂他的诗。

颜延之也为这一句诗评赞叹,时下风气以玄言为高,诗文祖法三张二陆,铺排云景。他虽与陶渊明交好,但也知晓陶渊明的诗作并不为当世推崇。听水镜中的女子来讲,似乎后世对兄长诗作极为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