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爽口面食策不同(第2/2页)

军士们有的到了边缘时会灌上几口绿豆水,扭一扭腰。

他们都穿四角裤,光膀子、戴斗笠,这样就不用洗衣服了,否则汗水把衣服打透,不洗的味道太大。

他们不怕被人围观,干活不丢人,又没逼着你们这些大姑娘、小媳妇儿过来看。

“此地原来种什么?”朱樉给朱太一一块饴糖。

“谢秦王,种点高粱,看情况再种大豆,天气不好就荒着,地越荒越完,来的时候草有二尺高,里面兔子、蛇、刺猬都有,翻地的时候一灌水,还捉了不少泥鳅与黄鳝。”

“加固一下河堤不行?哦!没人手哈!这里得怎么种?在河边把地荒着……不应该。

叫咱想起了石臼湖与丹阳湖周围,百姓不敢种田,一种就怕冲没了。

现在那里百姓越来越多,没有户籍的全跑去入籍,毕竟属于应天府。”

朱樉对比,同样的情况,都怕水淹,石臼湖地区之前只有‘黑户’。

后来胭脂河一通,雨季石臼湖的水能及时排出去,现在人多了,种植、养殖,加上过路经济。

安庆走两步,发现大腿内侧不那么疼,出声:“太子殿下、秦王殿下,修河堤就能种冬小麦,然后种大豆。”

“是知道方陆他们怎么种的了?先借粮,今年由于倒春寒减产,不收受影响地区的粮了。

先借给我们,我们从河北、山东调粮来还,那边没受影响,今年该交田赋。”

朱标决定不收本地的粮了,冬小麦减产,管人家种不种大豆呢!

下丘村所在的宁国府,还有北面的太平府,只交一季的田赋,套种与轮种的不收。

换到北平、大同等地,人家小麦减产是必然,种不种其他的东西不归朝廷收粮的来计算进去。

属于法理上的问题,不能因为人家种了大豆和高粱,就非得收人家减产的小麦。

安庆额头见汗,他当然知道元朝的官员所做的事情,他不管,不造反就行,从下丘村学来的办法,增加百姓收入,还管什么?

反正北平去年的时候就没有人饿死,因为养济院有人捐东西,包括鸡蛋都捐。

前朝官员让他们帮助的百姓捐,一家捐一点,北平行省就好办了。

如果再有人饿死,说明大明的官员贪墨了。

“里长,安参政的法子行吗?”朱标直接问里长。

“太子殿下,这个……北平吧!有很多地方能够提供泥煤,下丘村北面的那种。”里长给出一个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