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归家和不孝儿(第2/4页)

双三寸在前明时期其实没多少人,因为兵荒马乱导致原来的村落早已经荒废,土地抛荒,只剩下几户人家而已。

帝国收复附近地区后,这里以及周边大片的地区都是因为荒芜或抄没等因素,大部分都变成了官田,然后才陆续有人因为租种官田或分期购买官田而陆续迁移到这里安家落户。

分期购买官田政策,这是一项在大楚帝国统一战争时期里非常成功的政策,因为当初大楚帝国从前明王朝的官府以及权贵以及顽抗士绅,抗税分子手中抄没了大量的土地。

那个时候,大楚帝国官方官府保有的官田,占据了控制区里耕地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以上……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据。

如何处理这些官田也成为了大楚帝国早期农业政策的一大核心问题,最开始的时候大楚帝国尝试过直接分田政策……后来发现不靠谱……获得了免费分田的老百姓们并没有对你感恩戴德,甚至还觉得理所当然,更没有因此而站在大楚帝国这一边,明军打过来的时候,该跑路还是跑路,该带路的还是会带路……

甚至连农业税都不乐意交!

太过轻易,甚至不用任何代价就能够得到的东西,人们是不会有任何感激心理的,甚至在知道楚国人的免费分田政策后,楚国人打过来的时候,他们就迫不及待的要求免费分田,并且分田的时候丑态百出,尽显人性的丑陋。

为了争夺更好的免费土地,相互之间抄家甚至打架,乃至最后阴阳怪气怪到楚国官府头上来……

再者,当时的大楚帝国官方还在施行军功分田政策……然后将士们发现,自己累死累活,上阵厮杀冒着生命危险要服役好几年,才能够分得一份军功田,而那些普通老百姓屁事不用干也能够获得免费的土地……一下子心里就不平衡了。

最后罗志学亲自拍板,取消免费分田政策,能够免费获得土地的只有开国时期的立功将士。

大量的官田继续由官府掌控,然后租给无地农民,这就是大楚帝国早期里影响深刻的‘改分为佃’政策。

随后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推出了分期官田购买政策,准许租种官田的人分若干年付款,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购买官田,分期款项则是由当年收获的粮食里支出。

这就是帝国早期农业政策里,更为重要的“分期购田”政策。

随后又出台了政策,购买的官田不能自由转让,只能由直属亲属继承,如果要卖,也只能按照市价卖回给官府,重新变成官田。

而官田在大楚帝国的耕地占比是非常高的,关内十八省地区里的官田比例占到了百分之六十以上,而后续还不断有地主的土地选择出售给官府,或者是被抄没,而一旦变成官田后哪怕后续再分期出售,那么这种田地也不能自由转让了。

这种官田属性的土地不能自由转让,只能由直属亲属继承或者出售给官府,官府回收土地后,再出租或者分期出售给无地或少地农民。

这就极大的限制了土地兼并。

这说的还是关内十八省地区,如果是东北,漠南,西北,中亚,西伯利亚等新占领地区,除了极少数私人拥有的土地外,基本是清一色的官田……哪怕是免费分给了新移民耕种,但是这土地移民其实只有使用权,也能让子孙后代继承,但是不能卖给他人!

毕竟官方限制的其实不是继承权,或者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限制的是土地兼并而已。

抑制土地兼并,这是罗志学施政过程里的一系列农业政策,最为核心的一部分,很多措施看似没啥关系,但实际上都是为了防止土地兼并的。

防止土地兼并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要给占据帝国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村人口一条最后的保底退路:再不济也能回农村种田,虽然单靠种田想要吃饱穿暖比较难……但总不至于饿死。这一系列农业政策,极大的稳定了帝国的早期内部稳定,并催生出来了以家庭为单位的自耕农群体为绝对群体的农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