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非洲的京观(第3/4页)

他们很有希望拿到军方第一批大规模的后装火炮订单!

整体进度以及前景比国内的其他四家武器公司快多了……湖广、陕甘以及两广这三家武器公司,连炮管寿命的问题都还没解决呢。

江南武器公司炮管倒是没啥问题了,并且已经应用到了目前在产的海军用前装线膛火炮上面,但是他们的漏气问题一直没能解决。

他们搞出来的螺式炮闩看似前景美好,尤其是适合中大口径,采用分装弹药的重炮,但问题是还没搞出来啊……

整体来说,大楚帝国的后装线膛火炮研发进度还可以,短时间内看不见大规模服役的希望,但是等两三年估计就能小规模实验性装备,五年后基本就能实现批量装备了。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而且就算是楚军换装最新式的后装线膛炮,那也是从甲等战备师里开始换装,并且还是先本土开始,然后是海外的甲等师,一步一步来。

如此情况下,想要轮到驻防非洲这边的正规军装备最先进的后装线膛炮,还不知道得什么时候呢。

这说的还是大楚帝国陆军里的正规军,嗯,特指的是甲等师和乙等师。

至于丙等师这些地方守备部队就更难了。

而仆从军印度军团……驻防印度当地的印度军团,二十年内估计都没指望。

非洲这边的印度军团第三团或以后类似这种情况仆从军,估计待遇会好一些,但是也得在一大票甲等师和乙等师之后才能装备。

如此情况下,对于印度军团第三团而言,前装滑膛炮这种看似老掉牙的武器,保守估计还得用十年以上!

嗯,前提是十年后印度军团还存在……

楚军高层里,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印度军团这种仆从军有好感的,印度军团这支仆从军,是受到了印度守备司令部的支持以及第二十四军军部的支持才得以建议。

本土金陵方面则是不太关心,谈不上支持或反对。

毕竟其他地方的海外驻军,其实多少也会利用当地的土著搞一些仆从军性质的武装力量,只不过没有搞什么正式编制而已。

如南洋守备司令部那边,之前就从暹罗招募了数千名土著青壮,给他们配发了武器,然后派到了婆罗洲那边和当地的土著们进行作战,只不过没有给什么正式编制,只是以武装护卫的名义而已。

至于说招募土著青壮充当后勤人员,这就更是常见了,基本上每一次在海外的军事行动里,楚军都会在当地招募青壮充当后勤人员的。

毕竟楚军可以从国内本土调集军队过去,然而却是不能调集大量民夫青壮过去啊,成本太高,划不来。

更别说没有什么武装,自保能力的后勤民夫,遭到袭击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大规模的伤亡,楚国方面自然舍不得让自家子民去当炮灰送死,因此征召当地土著青壮也就成为了理所当然。

哪怕是到了非洲也不例外,哈莱尔他们前进的时候,后头也跟着一批楚军从当地里征召的青壮民夫呢,这些民夫们将会为哈莱尔他们运输大批的粮食弹药,供应大军一路所需。

这一次楚军针对当地土著部落的讨伐作战,除了十多名楚军军官和三十多名楚军士兵组成的营部卫兵兼督战队外,剩下的都是印度仆从军士兵以及当地的青壮民夫。

一千多人里,只有五十人不到的楚国人。

这也是大楚帝国在海外扩张里的一个重要转变,那就是尽可能的减少楚国人自身的伤亡,开始大规模利用土著来当炮灰去完成各种低烈度,伤亡大的作战任务。

这种情况谈不上好坏,只是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做出的一些变化而已,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变化,莱哈尔这种土著出身的人,才能够抱住楚国人的大腿,摆脱昔日的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