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中亚战略(第3/5页)
但是如果是哈萨克汗国那边就不一样了,那边气候良好,地形也平坦,修建铁路更加容易,而且后续开发也更加容易。
未来完全可以把西北铁路继续延伸,一路修到黑海去,让大楚帝国实现对整个中亚地区的控制。
然后就能够以中亚为依托,继续把铁路往乌克兰东部平原地区修……只要把铁路修起来,不怕无法控制这些地方。
不过问题是,现在就对哈萨克汗国发动进攻的话,因为西北铁路还没有建成,因此可动用的兵力也不会太多。
粮草供应上,只能就地依靠吐鲁番省的多个绿洲地区以及伊宁河谷地区的屯垦所产的粮食。
弹药供应也只能依靠伊宁河谷的伊宁兵工厂。因此可出动的兵力是有限的,基本上三五万就是极限了,再多的话可能就要从后方调运粮草以及弹药。
然而从后方调运粮草和弹药的难度太大,成本太高,一路从关中到伊宁,那可是两三千公里的路,可不好走。
综合考虑之下,罗志学批准了陆军方面提出来的中亚战略计划,但是也提出了要求,要求陆军方面必须要控制战争的规模,出动兵力限制在五万人以下。
简单来说,就是让陆军方面别指望能够得到后方的增援,尤其是粮草和弹药的增援。
一切后勤补给,只能依靠前线的吐鲁番省就地供应。
陆军方面对此不管有没有意见,都只能接受,不过问题也不大……毕竟对面的哈萨克汗国实力不咋地,哪怕陆军出动五万人的兵力也足够了。
哈萨克汗国的全部人口加起来也就一百多万,哪怕游牧民族里可动员出来更多的兵力,但是常备兵力顶多也就十来万。
并且哈萨克汗国内部本身就陷入了动荡之中,好几方势力都是自立为汗,彼此正在争权夺利,这十来万兵力可没办法全部集中到一起。
而哈萨克方面的军队战斗力本身就不咋地,之前就被准格尔人打的死去活来,而准格尔面又被楚军打的死去活来,最终灭族,如此简单对比可知哈萨克的军队在战斗力上,是远不如楚军的。
唯一的麻烦就是该如何吸引哈萨克的主力集结,然后通过一场决战干掉对手……要不然的话,战争就会持久化,零散化,而楚军可不愿意在广阔的哈萨克草原上和这些游牧民族玩捉迷藏的。
那样耗时太久,军费支出就会翻倍翻倍的增加。
并且持久,零散的战争模式,会让楚军丧失其绝对的火力优势。
毕竟楚军的零散部队,也不能拖着大量火炮满草原乱跑啊,如果没有既定作战目标的话,打起来也比较难。
考虑到尽快的击溃敌人主力,进而掌控哈萨克草原,陆军方面决定以南线为主攻点,即从夷播海(巴尔喀什湖)南部出发,沿着天山山脉北部平原西进,过楚河然后直插锡尔河河畔的土耳克斯坦城(今突厥斯坦城)。
一鼓作气,直接端掉敌人的行政中心,同时还可以迫使敌人把兵力尽可能的往这一方向集中,最终聚而歼之。
就算达不到聚而歼之的目标,也可以极大的摧毁敌人的军心士气,乃至维持统一的民心,进而分而击之,最终征服整个中亚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根据这一战略规划,陆军方面的第一集团军将会调集四万骑兵以及作为辅助兵力使用的一万步炮兵。
并分两个方向进军,主力沿着天山山脉北边平原前进,直扑土耳克斯坦城,这条路线其实也是古代的丝绸之路的一条路线,沿途会经过比什凯克、塔拉兹等几个城镇,最终抵达锡尔河河畔的土耳克斯坦城。
在攻占土耳克斯坦城后,则是顺势控制整锡尔河流域,乃至支流奇尔奇克河谷地的塔什干。
偏师则是沿着楚河西进,攻占楚河沿岸的几个小城镇,并收复这一区域内的哈克斯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