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海上贸易和造船(第2/4页)
而这个时候,又赶上了大楚帝国展开了规模宏大的农业五年发展计划,计划里头有着农具补贴计划。
那几年里,不仅仅官方大量投资,几乎在每一个县都设立了一家机械厂,民间里的众多传统制铁作坊,有条件的也是顺利转型,成为了新式的机械厂,然后生产各种铁制品,尤其是农具。
李氏制铁也不例外,他们转型后,一方面是用百年经营下来的渠道以及名声,另外一方面也是积极引进大量的新式水动力机械为代表的各类机械设备,又和广州钢铁厂达成了合作,得以直接采购大量的廉价铁原料。
如此极大的控制了成本,而且产量还足够大。
再加上官方的农具补贴,让李氏制铁的产品迅速占领了珠三角的市场不说,而且还成为了重要的出口商品。
不少海商,都会从广州购入铁制品,然后运往东南亚等地区进行销售。
这几年来,李氏制铁以一种极为快速的速度发展着,其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官方资本在当地创办的一些机械厂,比如广州机械厂,在铁制消费品市场领域里,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当然了,这也和广州机械厂,其业务核心不是消费品市场有关。
虽然他们也生产各类农具,炊具以及其他消费铁制品,但实际上就和大楚帝国工业部直接投资的大型机械厂一样,他们的业务核心是研发生产各类机械。
他们的主要产品是各类机床!
比如李氏制铁里所采购并使用的大量机械设备,基本都是从广州机械厂里采购的,而这些东西可不便宜,一些还需要专门定制,比如大型的水动力车床,这玩意体型庞大而且沉重,都是需要厂家把零部件分开运输过来,然后再进行安装的。
大楚帝国的工业部投资布局各类工厂的时候,除了国防工业以及民生工业外,在其他行业更多的起一种引导或补充的作用。
当有民间资本开始搞,并且搞的不错的时候,官方资本往往就自行撤退,把资源集中投入到其他方面了。
纺织行业就是典型的例子,大楚帝国早期搞机制布的时候,除了自我需求外,更多的还是为了打造一个样板,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其中,等苏秦纺织公司为代表的民间资本涌入纺织行业后。
官方资本也就开始收缩在纺织行业的投资了,虽然还有一个汉天纺织公司,但是官方基本已经停止了对该企业的民用纺织品业务的支持,甚至三番五次的进行警告,不准再用行政手段进行不公平竞争。
兴许有人会说,纺织行业赚钱啊,官方资本为什么不搞了,这赚了钱也好投资到重工业里头啊。
这就是国家和企业的不同了。企业追求的是利润,国家追求的是经济发展,追求的是就业,追求的是民生。
钱……对于国家而言,其实只是一组数字而已。
即便是钱,这区区企业利润在庞大的企业税收面前也不算什么!
汉天纺织公司撑死了一年利润也就十几二十万两银子,这可是一家拥有数十个分厂,总雇工超过四万人的大型企业。
哪怕是放在后世里,那都是妥妥的大型企业。
但是整个纺织行业的税收,以及纺织行业发展起来后,所带动的其他行业发展,再有各类消费所带来的税收有多少?
具体不好说,但是还是以汉天纺织公司为例子,其直接或间接所贡献的税收每年就不止二十万!
所以,大楚帝国官方,基本对亲自办企业赚钱其实没啥兴趣,他们更想要的是一个行业繁荣起来,带动更多的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税收。
这也是大楚帝国官方资本,基本上只投资国防产业以及民生产业的缘故,而对于其他行业只是进行引导,打造一个样板,又或者是进行补充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