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写诗,你不行;打仗,朕不行(第2/4页)
司马懿捋须而吟,说道:“如之前所言,寿春岌岌可危。霍峻纠合水贼十余万,携大胜之势,封锁水路要道,决肥水以灌城。寿春内外水泄不通,除非兴十万之众而救,否则寿春多半将被霍峻所破。”
“以懿之见,陛下不如将淮北百姓尽数北迁,空留城郭与霍峻。而后霍峻欲北伐中原,当被人力匮乏所困。夏时,贼乘舟北进;冬时,我军率兵南征,两军当可周旋中原。”
别看曹丕留满宠、曹洪在淮北,似乎有救援寿春的打算。但自他归京之后,因苦于兵马不足,无法抽兵南下。除了在洛阳空喊口号外,曹丕也没太多的办法。
如此形势之下,在曹魏得知霍峻用肥水以灌寿春后,不少人已对能否解寿春之围抱有绝望之念。而寿春一旦被霍峻攻破,河南将直面南汉兵马。
针对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形势,司马懿必须为大魏思考,如何才能在缺少天然壁垒的河南建立起与南汉拉锯作战的空间。
在司马懿眼中,既然河南缺乏天然对峙的壁垒,不如人为制造军事缓冲区。即将淮北百姓尽数往更北的地方迁徙,留出上百里,甚至两三百里的无人区。
一旦淮北出现无人区,那么霍峻之后率兵北伐,将会因缺乏相应的人力物力,难以持续在河南作战。毕竟光凭淮北河流运输供给,怕不是五万人出征,十五万人运粮。
且因淮北河流之局限,仅能在夏季雨水大涨之时用兵,每逢冬季水势消退撤军。
加上无人区因素影响,注定了南汉无法在中原保留大规模军队,而曹魏能凭河北或黄河沿线的城郭出兵南征,收复之前被南汉所占据的城郭。两军将会常年在中原拉扯,而非被南汉一鼓作气冲至黄河。
历史上,南北对峙之所以长期在河南拉扯,有时非南朝无进取之心,亦非将帅无能,而是因河南在征战中打成无人区。南朝欲向中原投送兵力、物资,常常是有心而无余力。
如岳飞从武昌起兵北伐,经历多年奋战,依旧只能将战场推到河南。
欲从江淮或襄樊直取中原,还需等到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其起杭州,终至北京,南方物资直通北京,这才有朱明横扫中原,直取元大都的宏伟大业。
“周旋中原?”
曹丕神情多有苦涩,不敢相信,问道:“寿春位居淮南,其与中原诸州郡并无关联。今寿春失守,何不能沿淮对峙,而后收民北迁?”
“对峙不了!”
司马懿为曹丕解释说道:“陛下,淮北有四水注入淮河,分为汝、颍、涡、泗。水贼率兵北伐,沿水路直进,我军若布兵淮水沿线,则有被围而被破之危。”
淮河作为南北分界线,因淮南、淮北山水地势不同,也随之延伸出不同的军事防御策略。
若以淮南守淮北,西以寿春为基准,东以淮阴为核心,则可分别挡住中原南征大军。但以淮北守淮南,因入中原的河道多,且缺乏舟舸优势,唯有从淮水边缘撤至中原腹部,依托城池,与南朝对峙。
换一个军事角度来看,淮南可以看作南方政权抵御北方的军事缓冲区,那么淮北可以看作是河北的军事缓冲区。
听着司马懿的分析,曹丕慨然而叹,说道:“听君一席之语,朕方知寿春之重。”说着,曹丕看向案几上巾帛,摇头而失笑,说道:“作诗,你不行;打仗,朕不行。今下以魏国之势,需靠仲达多多操劳了。”
大魏忠臣司马懿顺势下跪,沉声说道:“愿为陛下竭力忠心,以效犬马之劳。”
“仲达免礼!”
曹丕想从榻上起身,反而因血压高而头晕眼花,被侍从急忙搀扶住。
重坐回榻上,曹丕缓了缓,说道:“今下寿春不可轻弃,如若弃之,则中原不宁,届时恐魏需迁都以避兵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