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初有成效(第2/3页)

刘备心中不悦,冷声说道:“朕与贼大战数次,多胜而寡败。贼丧兵失土,内有灾祸,何言汉不比贼强?”

张昭作揖而拜,说道:“昔前汉中兴,宣帝末时,其常诏诸卿问政,问天下已是承平,关东为何有流民?民生为何甚艰?”

“天下大安,世祖宽仁,常忧九州萧条,黎民安堵,遂罢刀剑,以丰府库。”

“陛下治南土,略有大功,尚不及世祖之业,则就有好功之向,昭实为陛下而忧。今天下尚未平,望陛下秉持初心,勤俭治国,以兴汉室。如陛下季兴,老臣愿击鼓吹笙,以为陛下贺!”

不是张昭扫刘备的兴,而是刘备近日有飘的迹象,张昭不得不出面劝谏,毕竟历代皇帝初贤后昏者,不在少数。像那汉宣帝文治武功鼎盛,但在后期也开始贪图享乐,闭塞贤臣忠言。

闻言,刘备大笑起身下阶,扶起张昭,谓众人笑道:“朕无意夸耀己功,今下之问,实因有北伐之念。”

“陛下文治初有雏形,今中国无乱,轻易出兵,劳而无功。今时之政,恐将前功尽弃,陛下宜当再忍几年。”

张昭拱手道:“待深远山民归附,南中归朝大治,国力昌盛,甲兵精锐,粮草盈仓,再图中国不迟!”

“孔明以为呢?”

“陛下,臣以为张公所言极是!”诸葛亮从席上而起,拱手说道:“曹丕虽无曹操之大略,但其善能得贼人心。贼岁有数千万石之粮,民众于汉。兵力丧亡,可复征之。且陛下连年征伐,精兵锐士丧者不少。臣以为今无良机,不宜妄动!”

“嗯?”

刘备皱眉踱步,问道:“孔明所言良机何在?”

“禀陛下,马超者,狼子野心,岂愿安之?其不出数岁必反。”

诸葛亮劝道:“时中国兵乱,尽出南土之地,举国之力北伐,令强者持执戟,羸者转运。陛下身率六军,出襄樊,大驾入洛阳。西命陆逊发蜀汉之卒,军于陇右,授霍峻、庞统大众,直指征寿春。”

“历来青、徐。宛城、寿春,困于受敌,长安以西,务御马超、陆逊,许洛之众,势必分离。陛下掎角并进,民必内应。”

“将帅对向,霍峻横强无敌,贼有失便,一军败绩,则三军离心。陛下驱车而进,陵蹈城邑,乘胜逐北,则定华夏,季兴汉室。”

“今文政初成,百姓略安,不宜举发寡兵,受挫于城郭,易于屡退,民疲威消,前功尽弃,非上策也!”

刘备踱着步,露出忧思之色。

他之所以有北伐之念,并非以为北伐有可趁之机,而是感觉他的年岁已大,那些隐疾在折磨着他,若不奋力一搏,怕今后再也没机会。

但诸葛亮、张昭的说法没错,当下正处在他治理国家初有成效的时候,不宜轻易动兵。

北伐成功尚有的说,北伐若是失败,不仅国力受损,他花多年所积攒下来的兵威也会随之消散。

刘备捋着胡须,沉声说道:“二君所言有理,今当齐治南土为主,厉兵秣马,以待中国生变。彼时北伐,当尽出南土强者,与贼人决分胜负。”

“诸卿可还有奏乎?”

秦宓出列求奏,说道:“禀陛下,今月太白少阴,实有异象,臣有疏奏。”

“讲!”

“诺!”

秦宓将奏疏奉上,说道:“太白少阴,主星暗淡,不得转行,故以己未为界,不得经天而行。经天则奏见,其占为兵丧,为不臣之兆,为更君位;主者弱,仆者强。”

“何意?”

“莫非有人欲叛?”

刘备听着一堆专业术语,几乎是一句话都没听进去。

秦宓轻声咳嗽下,说道:“回陛下,主星者,谓国焉,是为中国。今主星暗淡,当是中国渐衰。其下星有盖主之势,谓臣者,则国内不安;于国者,则南土昌盛,我汉室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