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何况徐公明乎?(第2/3页)
纵使邺城崛起,成为北魏新的大本营,许昌的作用或许有下降,但军事价值的作用,丝毫没有减少。尤其是随着南汉北伐中原,以许昌辐射河南的作用,愈发凸显出来。
故而宛城实在令人眼馋,今侯音占据宛城,关羽出兵淯水,一旦能和侯音呼应,击败徐晃所部。到时候不仅襄樊可下,还能拿下宛城,荆襄全境则归于南汉。
彼时南汉欲北伐中原,则轻松许多,不仅可从宛城出许昌,也可走武关入关中。
面对宛城这个诱惑,关羽甚是渴望,襄樊已不能满足他的野心。
吕蒙张了张嘴,不知该怎么说。
在他的规划中,上策是下宛城,全复荆州;中策是破樊城,缓图南阳;下策降襄阳,蚕食樊城。
随着时局的发展,他此役的目标仅是下襄阳,宛城太过遥远,难度太高,则非目前大军所能求。
侯音虽出乎意料的拿下宛城,但对吕蒙来说,心中多有犹豫。理智告诉他,宛城看似肥美,然却被那么容易吃下。当下襄樊未拔,便远道解宛城之围,则是太过激进。
犹豫少许,吕蒙劝道:“君侯,徐晃帐下虽仅万余人,但临近许、颍,君侯仓促进兵,恐会遭遇敌寇大军,宜当三思而后行。”
“呵呵!”
关羽手捋髯须,自信笑道:“于禁将七军而来,纵成鱼鳖入网,被某所擒。今观贼军麾下,舍曹操外,谁可阻我乎?”
说着,关羽点评徐晃,说道:“徐公明性严,驱使将士不得闲息。其长于治军,颇有骁勇。昔于许昌时,我曾授武学与徐公明。今于禁尚非我之对手,更何况徐公明乎?”
“常有言,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今侯音据宛城,是如汉水四溢,为天赐福祚与大汉。某借汉水淹于禁,必能凭宛城以据敌。”
吕蒙放下书信,说道:“蒙非有忧君侯不敌徐晃,而是虑襄樊军事。昔之所以筑长围,是为内困操劳,外御援军。今君侯何以更替昔日所定之方略?”
关羽神情不变,淡笑道:“此一时,彼一时。徐晃可至襄樊,为何我军不可至宛城邪?”
“报,君侯!”
言语未落,侍从趋步入内,奉上书信,说道:“此是为侯音书信,今日第三封书信。”
“宛城事急也!”
关羽感叹了一句,拿起书信,浏览其中内容。
却见侯音这封书信,不讲宛城形势危急,也不讲宛城得失利弊。而是在信中赞关羽品德,称关羽义薄云天,能舍曹操所赐之富贵,而因忠义追随刘备。
他侯音之所以起兵反叛曹魏,割据宛城,多因羡慕关羽为人。今下他多感谢关羽北上解围之恩,若有机会,他愿为关羽牵马坠蹬。
见信,关羽更加多了几分欢喜,说道:“子明,侯音因我而反,我自号义士。今岂能无视侯音求援,令其困败于宛城乎?”
吕蒙微微发愣,他之所以能劝动侯音,除了靠关羽的威名,剩下的不就是用官职及钱财开道吗?
真指望侯音因忠于汉室而起兵反叛,这才是天大的玩笑话!
吕蒙整理思绪,说道:“君侯,宛城突变,纵有仓促之感。今不如先与陛下通信,得陛下之诏,继而发兵宛城。”
说着,吕蒙脸色微正,说道:“君侯,蒙之所以劝谏,非蒙不愿进略宛城,观望中原。实因襄樊之重,令蒙不敢妄动。今下唯望君侯三思而后行,不可着急用兵。”
“子明之意,某岂能不知!”
关羽脸色不改,说道:“侯音帐下军士多为山民,难担大任。今宛城危急,岂可犹豫而迟缓。徐晃帐下仅新卒万余人,宛城又被我军所得,某逆淯水而上,击退徐晃,便可解宛城之围。”
“且若贼军兵盛,我乘舟舸顺淯水而下,轻易可归襄樊,徐晃岂能围堵我于宛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