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亭中论事(第2/4页)

“那以仲邈之见是?”刘备问道。

霍峻沉吟少许,答道:“主公,江州虽有兵马五万之众,但良莠不齐,今何不如为委子龙将军率本部入蜀。时子龙将军督蜀中降将走外水,克犍为郡;翼德将军督军走内水,直取成都;关将军率军走中水,破广汉郡,兵抵成都。”

“兵分三路,各有职责,令刘璋难以分兵把守。三将兵至成都时,蜀中诸郡已尽入主公之手矣!”

“子龙入蜀并非不可,如此怕是兴霸不满!”

刘备犹豫些许,说道:“兴霸自入蜀以来,统督水军,又擒泠苞,功勋卓著。如此待之,当是薄也!”

今时不同以往,家底越大,刘备考虑的事也就越多,对于将领的不满,总归要顾及。

诸葛亮轻抚羽扇,说道:“兴霸于巴中多有威名,今时何不如让其领兵驻扎于江州,征讨巴地不顺之地。且亮入江州时,有兴霸在侧,亦能协调巴地郡县,征调巴中百姓,以江州为基,供给各军粮草。”

诸葛亮入蜀可不是为了打仗,而是将纳巴地入刘备统治,搭建起属于刘备的统治秩序,以防止曹操进犯汉中。若是西、北两边同时开打,江州将会成为协调各方的大后方。

至于刘备会不会入蜀,自然会择机入蜀。比如三军兵抵成都,或是曹操进犯汉中。今下入蜀,若被曹操看准时机,率兵南征荆楚,刘备又不在武汉,那就有趣了。

君上守国门,能安人心;但君上不在,又怎安稳人心?

刘备满意诸葛亮这般布置,问道:“孔明今时若往江州,吴楚政事可托付于谁?”

诸葛亮持扇拱手,说道:“启禀主公,顾君元叹,张君子布,徐君元直,此三人皆有治世之才。元直督吏治,子布监赋税,元叹理人事,三君各有所长,可为主公分忧。”

“善!”

刘备斟酌几许,说道:“既是孔明举荐,孤自当准之。”

念起糜芳之事,刘备看向霍峻,问道:“仲邈都督江淮军政,与子方多有熟络,可知子方贪腐军辎之事?”

霍峻长叹了口气,向刘备请罪,说道:“主公,峻治军不严,督领属下有失,子方贪腐之事,请主公责罚。”

见霍峻这般神情,刘备皱起眉头,说道:“孤非向卿问罪,而是询问此事。仲邈既知子方贪腐,何不上报武汉?”

见霍峻欲致歉,刘备打断说道:“仲邈总理军事,无精力顾及,孤也能理解。今后若有如此之事,当迅速上报,以免今酿成大错。”

“诺!”

刘备也叹了口气,说道:“子方随孤征战多年,出生入死,忠心耿耿。今贪腐之事,孤已向他下书呵斥,令其不准再犯。若有再犯,必从法治之。”

见刘备立此言语,霍峻与诸葛亮对视一眼,想说又不太敢说。

从君主角色上说刘备难说称职,但若从群体老大来看无疑是出色的,护短、大气、讲人情。

如历史上的法正出任蜀郡太守,因睚眦之怨,寻机报复仇人,无视法纪,以至于有人找到诸葛亮打报告。诸葛亮深知法正受刘备重用,只能无视这件事。

若有人难以接受这件事,但这就是蜀汉早期的政治。这股风气直到葛公执政早期,才被彻底肃清。

那以何事为肃清标志?

即葛公第一次北伐,委任亲信马谡出镇街亭。当马谡战败后,畏罪潜逃到汉中,寻求长史向朗的庇护。向朗知情不报,包庇马谡。

葛公不仅因街亭之败而震怒,更因互相包庇的风气而愤怒。北伐失利后,葛公请贬三等,以右将军行丞相事;赵云贬为镇军将军;马谡、李盛、张休等全部下狱处死;丞相长史向朗罢黜官职。

上至丞相,下至将校,无一幸免,方才遏制住这股不正之风。若无葛公统理蜀汉政治,蜀汉上下早已是官官相护,违法乱纪之辈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