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纪实诗】杜甫春望(第2/3页)
李林甫喊冤的同时,杨国忠也是坐立难安。
他与李林甫关系并不好,若在平时,杨国忠此刻定然幸灾乐祸,但今天这事实在蹊跷,尤其是那句“国家大政委诸宰相李林甫与杨国忠”,令杨国忠有些担心李林甫之后就轮到自己……一时之间,杨国忠竟然拿不定主意,他不由地望向杨贵妃。
杨玉环瞥了李隆基一眼,对他几不可查地摇了摇头,杨国忠了然地选择了沉默。
果不其然,见李林甫“晕”了过去,李隆基一反常态地没有上前关心,眉宇间反而多了一丝不耐烦。
【很有意思的是,在陈|希烈之前,任职左相的是李适之。而李适之的罢相经历也与李林甫脱不开干系。杜甫曾作《饮中八仙歌》,其中有一句“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说的就是李适之。】
【诗歌前两句夸赞李适之酒量之大的同时也点破了他为官时的生活奢靡,光酒钱都要日费过万,而最后一句“衔杯乐圣称避贤”就更有意思,此句化用自李适之的《罢相作》,其中一句“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意味深长。】
【李适之其人性格粗疏,为相时常中李林甫的圈套。就“华山采矿”一事,李林甫私下对李适之提起华山金矿,诱其上奏。等到玄宗询问他意见时,李林甫又假装替皇帝考虑,以华山为王气所在,不宜开采。此事之后,李适之逐渐被玄宗疏远。】
【不久之后,与李适之交好的同僚都遭到李林甫的中伤构陷,惶恐之下,他主动上奏请求罢相。改任闲职的李适之自认为不再挡着李林甫的权利之路,于是在席间赋下“避贤”一诗,殊不知李林甫为人狠辣,从一开始就准备斩草除根。】
【同年七月,李林甫再度设计构陷,致使李适之被贬为宜春太守。次年,御史罗希奭奉李林甫之命,先是将李适之交好的同僚一一害死于贬所,随后又前往他所在的宜春郡。为了避免折磨,李适之最后服毒自尽。一代宰相服毒自尽,此事听来惊心动魄,实际上却不过是李林甫陷害忠良最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
【李林甫陷害名将王忠嗣、杀害揭发他阴谋的赵奉章,同时重用酷吏佞臣杨慎矜、王洪、吉温等人广织罗网,朝野贤良自危,李氏一党独大。】
辛秘被揭穿,装晕的李林甫心头悚然,眼底终于染上惊恐之色。迎着李隆基冰冷的视线,李林甫“悠然转醒”,随即以一种不符合年龄的迅猛速度跪倒在地。
李林甫不愧是在官场沉浮多年的老手,一醒一跪间,他已然调整好了心态。
他抬起头,面上摆出一副蒙冤受辱的模样,随即膝行至李隆基身侧,拉着圣人袖子哀哀垂泪。李林甫心中算盘打得极好:自己年事已高,如此老泪纵横,圣人必定怜惜。只要圣人心软,自己就顺势……
“够了!”李隆基一甩手将袖子从李林甫手中抽出,满脸厌恶。
“李相公既然喜欢跪,那就跪个够吧!”
【再说回我们的“诗圣”杜甫,与所有文人一样,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他自然也心怀远大抱负,渴望立登要路,致君尧舜。但他的梦想在天宝五载到达长安之后,便被李林甫彻底粉碎了。】
【唐玄宗曾诏求天下士子,只要精通一艺,便可到长安备选,杜甫正是为此而来。到长安的第二年,杜甫便参加了由李林甫主持的一场考试,可当时壮志拳拳的他并不知道,这场考试只不过是一个骗局。】
【李林甫担心会有士子会在策论中指斥自己的奸恶行为,于是就扣下了所有人的诗赋策论,统统打斥为不合格,却对玄宗道贺称“野无遗贤”。就这样,杜甫和若干才子文人为之准备多时的考试就这样彻底沦为了一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