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春闱(第4/4页)
“不仅如此,”又有一位阅卷官出声,“不仅笔力浩荡豪迈,可见其胸怀壮志。落眼细微处,用典多且精,还每每有出人意料之巧思、可谓博古通今,此学子的见识、才学也是一等一的。”
经他这一说,阅卷官们顿时想起来了,为什么唯独这份答卷,印象最深刻——因为他们被迫慢下来了。
在成千上万份答卷里,针对同样的题目作答,哪里会有那么多的新意?考生所思所想,又有几人能超越阅卷官的知识范畴?
故而大多数答卷,飞快扫过去,便知道其水平了。
但在阅这份卷的时候,在看到许多又巧又精的用典后,脑子下意识被牵扯住:竟然还能如此作想?
思索中,速度就不知不觉慢下来了。
这就要从狄昭昭师徒俩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说起了,犹记得一本千字文,都能让师徒俩兴致勃勃的讨论若杀神白起干起了青天老爷的行当会如何?
又或许与狄先裕偶尔从上帝视角、以超前的思维看这个朝代的某些事有关,耳濡目染中,就慢慢染上了。
自幼好奇宝宝似的小昭昭估计也不会想到,自己求学时无心地十万个为什么,还会带来这样意想不到的收获。
杜成秋听一个个阅卷官都这样说,甚至有种是不是被买通了的离奇感,要知道文人相轻才是常态。
他目光巡视了一圈,不由低头看向手上这份答卷。
而考完的狄昭昭,可没有任何烦恼。
他兴冲冲地关心着阅兵大典准备的情况,然后就听到爹爹的激情吼叫——把书卷成卷举在嘴前,放声激情的歌唱着铿锵的战歌。
跑调版!但演唱者本人似乎并不这么觉得,还唱得沉醉地时而后仰时而弯腰。
狄昭昭惊掉了下巴:“我终于知道我唱歌像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