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昭昭答考卷(第4/5页)

谁能有这个年纪的小孩火力旺?

还穿着许多层衣服,裹得跟球一样。

狄松实岔开话题:“昭哥儿可是为了书生坠楼一案而来?”

狄昭昭念叨的声音戛然而止。

对哦!

狄昭昭连忙坐直,昂着头看祖父:“有新的线索了吗?”

狄松实道:“证据暂时没有,但有些疑点。”

狄昭昭去参加静思学堂的毕堂考,大理寺这边自然也不会闲着。

既然觉得还有疑点,那就按照老一套的办法,该派出去排查的派出去,整个客栈里的住客,该询问的都要询问,然后再把死者的关系网,全都摸一遍。

还有很值得排查的一点,乌香膏和乌香块,是从哪里来的?

听起来很复杂,工作量很大,但这也是大理寺差役们的日常了。

实际上,很少有案子能一击命中,直接抓住凶手。

大部分都是一条条路去试,用时间和耐心,交织出一张尽量大的网,网撒出去,总能捞到鱼。

而游寺丞撒出去的网,目前鱼没捞到,但捞到了几根有价值的水草。

“奚诚的朋友,尤其是同行而来的同乡,好几个都不约而同地表示,他绝对不可能吸食乌香。”狄松实取出几份盖了手印的笔录。

狄昭昭乌眸认真,细细看去。

狄松实边讲:“这几位友人,都说奚诚此人朴素淡薄,心性正直。一证是中举后也没有休弃糟糠之妻,没有纳妾,拒绝了许多想将庶女嫁给他联姻的富贾之家,二证是花大量银钱为母治病,还拒绝了旁人挂田,送礼拉关系……”

狄昭昭也看到了笔录,这位举人,在友人眼中的形象是很好的。

还有友人复述,他问奚诚日子贫苦,为何不收些礼,挂些田,奚诚言:“如今收下容易,日后若为一方父母官,难道要用百姓血泪来还?”

这位友人言辞凿凿,很是激愤。

狄昭昭看着看着,忽然明白在客栈里那种奇怪的感觉源于何处了。

那是当日现场种种细节汇聚于眼中,潜意识给出的提示,并不是虚妄的感觉。

狄昭昭眸色认真地说:“我记得那日房间,被褥折得整齐,表面褶皱都被抚平,衣服也一件件妥帖的放好……桩桩件件,皆细整有理。”

小孩顿了顿,又道:“而师父给我讲过,吸食乌香的人,性情会暴躁,容易发脾气,消沉多疑,若长期吸食,甚至面貌可憎,一眼就能认出。”

若真染上了乌香,哪里还能把屋子打理得井井有条?这可是连正常人,都需要一些耐心才能做好的事。

狄松实自然知道他的意思,但他看着狄昭昭,只说:“这些都只是推测,不能当证据。”

这种推测,是不作数的。

若案子都能这样判,那就不需要审案子了,请几个说书先生,什么故事编不出来?

亲朋好友带有情感的主观性言论,也是不能当证据的。

在孩子眼里,也许他的杀人犯父亲,真的是一个善良体贴的好父亲。

在山匪口中,也许他们那个砍杀抢劫了无数路人的大当家的,是武功不俗的英雄豪杰。

狄昭昭小眉头皱起。

他把卷宗仔仔细细翻看了一遍。

现场足迹太浅淡,不起作用,也没有血迹。

指印在这种案子里,倒是有用,但是作用不大。

因为不像是找到了凶器,有了指印可以锁死嫌犯,甚至可以直接定罪。

这个案子现场的指印,和纵火案的指印有点像。

若能把进入过这间房的客栈小二、同窗全部排除,还有陌生指印,那这个陌生指印可能是这个还不知道存不存在的嫌疑人留下的。

狄昭昭翻看着卷宗,嘀咕:“那也有可能是之前住店的客人留下的。”

而且现在什么都没有,又怎么敢说排除全部小二、同窗友人的嫌疑?又或者反过来说,他们都曾来过,留下指印很正常,又凭什么怀疑是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