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孔明心中的理想邦,不就是这样的?(第3/5页)
“这么多……”夏侯涓惊愕于他听到的数字。
要知道,这只是一个山庄而已,可其中聚集着八千人,这已经是一个小型县城的规模了。
不过看起来,这沔水山庄不止有工房,还有这些百姓住的地方,还有学堂,有饭堂,有马圈……甚至还有农庄。
尽管在冬天,农庄里依旧搭着一个个棚子,似乎尤自在种着那些并不耐寒的瓜果、蔬菜。
学堂里有朗朗的读书声;
饭堂里那些伙夫正在准备正午时,这将近八千人的伙食……
马圈中一匹匹马儿也喂的膘肥体壮……
工房中,一个个匠人,宛若连成一条线,每个人只是在重复固定的工序,更是在这条线的尾端,不断有或大、或小军械制造的完成
整个沔水山庄各司其职,不同的百姓,做着不同的工序……井然有序,虽一个个看起来很是忙碌,可很明显的能看出他们面颊上露出的满足的表情。
在这“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乱世中,有活干,有吃的,有穿的,有住的地方,这已经太让人满足了。
更别说……这沔水山庄的工人还能攒下钱,这些工人的孩子还能有学上,长大以后还能继续在沔水山庄过这等安逸、平和的日子,想想……都是一阵欣慰与庆幸。
说到底,这个时代的百姓还是太苦了……
受过难,经历过风餐露宿的日子,才能体会到这沔水山庄是天堂,哪怕每天要做工六个时辰,哪怕一个月也没有几天的休息时间,那也是天堂,更是福报!
越是往深入走,黄月英越是感慨……
倒不是感慨于这工房的规模……
她在想,回想起她嫁给诸葛亮的那一天,两人在洞房花烛里……推心置腹的聊到理想,聊到抱负,聊到他幻想的盛世。
一时间,黄月英不由得心头喃喃。
——『孔明总是向我提及的理想邦,不就是这个样子么?』
——『让这礼仪崩坏的世道重塑,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人人有活儿干,建立起理想中的政通人和的太平盛世……至少,那关云旗在这沔水山庄做到了!』
黄月英越看越是感慨……
黄忠却是忍不住开口问:“那一个时辰射杀曹魏三万五千兵士的蹶张弩,就是出自这些苦力之手么?”
黄忠本是随口问出的一句话,哪曾想,闻言后的张星彩脚步一顿,她整个站住了,然后迅速转过身来,一本正经的说:“他们可不是苦力,云旗弟说了,他们有个全新名字。”
“什么?”黄忠好奇。
张星彩脱口:“工人,云旗弟说他们都是工人,也可以称之为匠人!”
“工人?匠人?”黄月英与黄忠彼此互视,俨然对这个称呼有些意外……
张星彩解释道:“按照云旗弟的说法,所谓工人,就是指的那些依靠体力劳动或技巧劳动获取报酬的人……他们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源,只能通过劳动才能获取报酬!”
张星彩大致简述了一遍……
当然,关麟向她讲述有关工人的概念时,她也听得一头雾水。
不过……黄月英却仿佛体会出了什么,“《国语》中周之《秩官》一篇中有之曰:敌国宾至,关尹以告……廪人献饩,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以物至,宾入如归。《荀子·儒效》有言……设规矩,陈绳墨,便备用,君子不如工人……”
她直接搬出了《国语》与《荀子》,似乎是以此作为依据,黄月英的语气更笃定了许多,“云旗所言的工人多半与这书籍中讲述的工人是一个意思了。”
其实……
有关“工人”的话题,张星彩与黄月英体会到的只是片面的。
而要区别一个人是不是工人?
不在于从事的是什么劳动,而是取决于个人是不是占据生产资料,是全无土地与工具,是以出卖劳动力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