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银矿与长城(第3/5页)
刘彻与桑弘羊相视一笑,他最喜欢桑弘羊便是这一点,很会做生意,脑子也很灵光,总能想到得利最大的法子。
唐宋与倭国来往密切,对其了若指掌,与其发兵……唐贞观年间,李世民却在听长孙无忌所言的一个计谋:“与大族合勘银山?”
长孙无忌精明地笑道:“倭国与我大唐隔海相望,海上风波难测,贸然发兵,只怕还未登岛便损失精锐,不如派人以通商名义前去,先买下那座山头。臣问过倭人使臣了,如今他们那儿混乱不堪,各地诸侯你打我,我打你,只有个石见国,他们还不知道那儿产银呢。”
“一个能开采数百年的银山,挖银不必太着急,免得引起倭奴警觉。”长孙无忌神色严肃起来,“只是陛下要早做打算,臣提及合勘便是因为,这仙迹不仅仅是咱们能看见。”本就盘踞在沿海的士族大贾只怕也有能听见仙迹的,他们本就离得近,争先前往,若朝廷不插一杠子,怕要打草惊蛇了。”
因此,他便提出,先拉拢沿海强大的士族把山买下来,在那石见国里站稳了根基,慢慢摸清了航道与风向,再论其他。
“不知陛下有没有留意到,林小娘子在路上闲逛的时候,两边商铺的名字里,不少写的都是什么有限公司,连去坐飞机的时候,那航空都写着公司,公有共同之意,司有操作、主持之意;臣想着,这或许便是后人一种纠集多人一齐经商的模式:成立一个公共商团谋利,人多力量大,才能办得了大事。”
这的确是一条新路子,也有些道理,李世民缓缓点头:“你与房相他们再仔细盘算盘算,定下个周全的章程来,咱们再议。”
宋太祖时期,赵匡胤却松了口气:他早就派人前往倭国了,第一批商队都已经传信回来一次了,于是赵匡胤将那石见银山之事以密信相传,命其先下手为强——这事儿恐怕瞒不了多久,大宋与倭国来往太密切了,他已经下令召回了刚刚被他解除了兵权的结义兄弟们,他得派兵过去驻守银山,不把倭人打痛、打服,日后即便开始开采新矿,他们也一定会来争夺。
具体要怎么打,却还要商议。
明朝,朱元璋就没想那么多——他拥有天下第一的水师,也拥有天下第一的明军,最重要的是,他师出有名!
倭寇侵扰大明边海不是一次两次了,他打它们怎么了?
而且也根本不必想那么多,朱元璋有足够的傲气,万历那鳖孙的时候,大明都腐朽得要张居正拼一身肝胆去救了,不还是打得他们抱头鼠窜么?
那如今打他们还不是易如反掌?至于打完了怎么处置倭寇?怕不怕他们卷土重来?咱老朱看着像是开慈济院的吗?
还留着干嘛,听话的送去挖矿,不听话的扔海里喂鱼,还用得着想?
而且仙迹说得对,他原本想禁海,是因为倭人像苍蝇似的烦,但打下来就不一样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朱元璋还记得这句话。
的确,他先前瞧不起倭人,连打都懒得打,反倒把他们纵容大了野心,还不如一下就打没了,这样省得后人吃苦。林菱不是说了,那家伙自个家里打得不可开交,还养出一副狼子野心。
而且跟外邦海贸嘛,很需要一个前哨站,朱元璋都已经想好了把倭岛打下来以后,就在那儿建对外贸易的市舶司。
不过元朝出海两次都损兵折将,那边风浪的确是急,得叫俞通渊加紧摸索出一条安全的出兵航道!
银子,他要多多的银子!
清朝,康熙非常有危机感——大清离林菱所在时空非常接近,既然在后世建国前几年便枯竭封山,那再不发兵打倭人,只怕银子就要被他们挖光了!这事儿决不能再拖了!
随即又很懊悔:那明朝也真是的,先前怎么不知道这倭国还有这么多宝贝?实在是……错过了太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