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升旗1(第2/3页)

原来还可以这么打?

假装渡河,渡到一半就猛回头反击。

让士兵都戴上竹管埋伏在水底,等援兵急匆匆渡河便一跃而起将他们半渡击之!

假装正面进攻,但其实主力翻山绕背打得对方猝不及防。

假装要打,实际上又跑了,敌方以为你跑了,实际上又绕到背后捅了他们屁股一刀!

偷袭、迂回、绕背、游击,在变化无穷的运动战中取得胜利。

卫青怀里坐着个小小的霍去病,他一边按住霍去病胡乱抓他毛笔的小手,一边埋头奋笔疾书。

记下来,全部都记下来!

呵皮大王好奸诈……又好喜欢哦。

卫青两眼发光:他真是个打匈奴的天才!

而卫青的想法也是汉武帝的想法:那呵皮大王如此善兵,当皇帝岂不是可惜?如果能生在朕的大汉就好了。

朕也能封他当燕王!咱大汉的诸侯王可比那什么明朝的舒服多了,有钱有权,如此一来,那朕岂不是又多了个大将军?

当然,这也仅仅只是臆想。

刘彻想着想着,慢吞吞转过屏风,窥探向大殿中整齐跪坐在屏风前认真探讨战术的各文景时期的武将。

一个个都是脑袋白花花的老头子。

甚至有的老得头发都掉光了,头上那一小撮发髻连冠都戴不住了,显得十分滑稽。

刘彻心梗了,又慢吞吞地缩了回去,紧紧抱住了自己。

还说那朱棣手下无人,他难道不是吗?

怎一个惨字了得。

唐贞观年间,李世民也对朱棣分外欣赏。

这是一个马上皇帝对另一个马上皇帝那骨子里的认同。

“八百勇士起兵。”李世民无法克制地赞叹不已,“比当初我们随先帝征讨天下时还要艰难,但他都做到了。”

甚至,登基后便没有上过战场的他,也被那星夜兼程、横刀立马吸引得心头怦怦直跳,朱棣援永宁、取大宁,又拼了命赶回北平,大雪纷纷扬扬,风雪中旗帜猎猎,这一路辗转艰辛,看得李世民却好似浑身燃烧起来一般。

他好像也随着朱棣风里来雨里去,冒着大雪冲在最前。

只因他也曾是这样的——在战场上永远冲锋在前的皇帝。因此,他才会那么怀念陪他征战天下的六匹骏马,除了特勒骠是病亡,其他五匹爱马都是随他悍不畏死、冲锋陷阵而亡。

飒露紫,邙山之战剿王世充,中箭死于冲阵途中。

拳毛騧,洛水之战剿刘黑闼,中箭死于冲阵途中。

什伐赤,虎牢关之战剿窦建德,中箭死于冲阵途中。

青骓,也是虎牢关之战,中箭死于冲阵途中。

白蹄乌,高墌城之战灭薛仁杲,力竭吐血而亡。

李世民望着视频里那个像一杆永远不会倒的旗帜一般拼杀在最前面的朱棣,眼含热泪,他似乎也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他们都是那个用有限的生命来创造奇迹与盛世之人。

“这一杯酒,朕遥敬于你。”李世民向天地高高举起酒杯。

——祝你旗开得胜,永乐大帝。

宋朝……赵匡胤身子骨还没完全从深重的打击中恢复,因此是躺在病榻上观看的,对于一个已经被仙迹“亡国”的开国之君,看着后面这个光复了燕云十六州的明朝皇帝如何打天下,却更让他伤心了。

瞧瞧人家生的儿子。

再瞧瞧自家那些子孙。

赵匡胤不想再看了,若是徽钦二帝那时候能出一个像朱棣这样的宗室,即便是造反,赵匡胤都认了。

至少这样大宋还有活路。

清,康熙是非常喜欢且认同明成祖的。

虽说朱棣打的鞑子就是蒙古,如今和蒙古亲如一家的清朝却并不会因此而否认朱棣,相反,崇尚强者、推崇“巴图鲁”而并不严格遵守嫡长制度的大清,也对朱棣给予“远迈汉唐”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