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驴车战神3(第3/6页)
幸好赵光义这时候脑子灵光了,他想到自己这一番操作,以辽人睚眦必报的性子必然会报复,于是他早早就选派河南节度使崔彦进、定武军节度使孟玄喆、云州观察使刘廷翰、殿前都虞候崔翰四个将领率军分别驻守关南、镇州、定州等地,布下防线积极应对辽人很可能会到来的大军南侵。
到这里,赵光义的安排都算妥当。】
听到此处,赵匡胤狐疑地看了眼被赵廷美打得鼻青脸肿的赵光义,因面部过于青肿,赵匡胤甚至无法分辨他此时此刻是何神情,但身为大宋的开国皇帝,他心中竟然也不由升起了一丝希望,希望自己这个弟弟这一次能做出些好事来。
唐贞观年间,沉浸在“朕怎么可能会废承乾”的李世民也渐渐走出了牛角尖,仙迹说起了他最感兴趣的军事,于是好生安慰过垂泪不已的长孙皇后,答应寻机向仙迹询问承乾被废之事,绝不重蹈覆辙,这便紧急召集各武将进宫,一同分析这唐之后的宋朝战事。
毕竟宋是唐末之后的朝代,若是此番大唐得仙迹提前预警,日后能避过安史之乱,这所谓的辽人,恐怕便是大唐日后的对手了,提前听一听这辽人与宋人的战事,对大唐倒是件好事。
偏殿中,巨大的舆图铺陈而开,贞观年间厉害的文臣武将实在太多,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房玄龄、魏征、尉迟恭、李靖、萧瑀、刘弘基等等等等,数不胜数,将整个偏殿都挤得满满当当,若是汉武帝时空努力掰手指都只能掰出那么几个老头的刘彻得见,只怕会羡慕嫉妒得很。
李世民学着后人地图,制作了不同颜色的小旗子,白旗代表辽军,朱赤代表宋军,辽人由北向南,大军在镇州以北,宋军积极防御,分别在关南、定州、镇州等地驻扎。
“如今看来倒应对得当,毕竟几座大城坚固难催,辽人骑兵再盛,攻城也不是易事。”又擅攻又擅守几乎没有短板的大将李靖淡淡发言,“不过若是臣,臣不会只是固守不出,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辽军长途跋涉而来,还未抵达镇州,若我们率军乘江水猛涨出师……”李靖还没说完,就见李世民似笑非笑看着他。
李靖这才想起来:如何那是宋军,而不是他麾下精锐唐军,他说的这个战术必然需要精兵强干之师才能应对,那宋军幽州都能败,还提什么出城伏击?能把城池守好已是天幸了。
于是默默闭上了嘴。
【但是……赵光义虽然排兵布阵了,却不放心那些“害得他在高粱河之战惨败的武将”,担心宋军刚刚经历过高粱河惨败,军心动摇,前线的武将也不够安分,不够忠心服从他,于是他决定在四个前线武将中间搞一搞离间计。
我们常说啊,团结是力量,没有人希望自己的部将相互倾轧、党争不断,何况是前线作战的将领,当然希望他们能够相互帮衬、临危不惧;但赵光义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他将四人中职务最低的刘廷翰提拔为三军统帅,并将自己精心绘制用于抵抗辽军的阵图交给了刘廷翰,让刘廷翰严格约束前线诸将按照阵图作战,不得自行更改。】
赵匡胤及群臣:“……”
刘彻及各武将:“……”
李世民及群臣:“……”
而明清两朝的皇帝与武将都格外淡定。宋太宗这些神奇的领兵统战的方式,他们早就在史书中见识过了!
明洪武年间,朱棣颇有些咬牙切齿地叹气:“皇帝里头多有不善战的,但若能识人纳谏,也不会如此!宋太宗如此胡乱指挥,宋军怎能赢战?若非有良将在军,早就连汴梁都守不住了,怨不得日后再不敢试辽人兵锋,只求偏安一隅。”
朱元璋却呵呵一笑,摇摇头:“宋太宗虽愚蠢,但好歹没有不战而降,也没有打胜了仗反倒赔款求和,更没有向金人称臣,已算是大宋仅次宋太祖的上乘之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