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吴越钱氏(第2/7页)
唐贞观,李世民在听这一段时,满脑子都是“唐末”、“平叛”、“自立为帝”之类的词,越听是面色越黑。
而一个皇帝要用丹书铁券去笼络臣心,这皇帝还有何威严呢?
“我大唐……那时已到末日了。”李世民沉重地一叹气。
顺带他又有些不解:两军节度使?怎能叫一人兼两军节度使?那他一人便控制了整个吴越,不就成了土皇帝?
那叫唐昭宗的子孙,怎的如此糊涂!
【但钱镠此人能力出众且运气极佳,在唐末那样混乱不堪的局势之下都能过得顺风顺水,也将吴越之地治理得蒸蒸日上,因此在他有生之年,这丹书铁券成了家族祠堂里的摆件,从没有用过。对了,咱们现在熟知的那句古代最美情诗,就是钱镠写给他夫人的:“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他不仅打仗一把好手、治理地方一把好手、疼爱妻子,就连文采也斐然。
钱镠便是这样的一个杰出的人。
之后,历史便来到了北宋时期,钱镠的孙子钱弘俶纳土归宋,保下了吴越国的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为褒奖钱弘俶促成了大宋的统一,钱氏也荣登《百家姓》第二,钱弘俶本人在汴京也度过了好吃好喝、赏赐不断的余生。
甚至钱家的子孙在宋朝也一路平步青云。他的长子钱惟濬受封国公、节度使、中书令等职,其他儿子也在各地为官,另外有一个儿子钱惟演甚至官至宰执,往后数代钱家人都与赵宋皇室通婚。
他的女儿嫁给了宋真宗刘皇后的弟弟;孙子钱暧娶了宋仁宗郭皇后的妹妹;孙子钱暄娶了宋太宗的外孙女;曾孙钱恕也娶了宋太宗的孙女;曾孙钱景臻娶了宋仁宗的女儿……对比南唐李煜的凄惨,钱家在宋朝的确无比兴盛。
因此先前“多肉植物”那位朋友说,钱家兴于宋,也是正确的。
准确概括便是:钱家起于唐,兴于宋。
由于钱家在宋朝过得风生水起,而且大宋奉行“刑不上大夫”,对文官是百般优容的,因此钱家在两宋时期也是没什么机会用到那丹书铁券。
当时宋朝皇帝对钱家这丹书铁券也很好奇,宋太宗赵炅、宋仁宗赵祯、宋神宗赵顼都调阅过这份钱氏铁券,然后看完又原样赐还了。】
林菱一边看导航一边插嘴:“还蛮有礼貌的呢。”
北宋,赵匡胤笑道:“这是自然,我大宋皇帝待臣下向来礼遇,又怎会觊觎臣子之铁券,何况钱氏有功。”
随后他又注意到那三个皇帝的名字。
这就让他不由有点愣神。
另外两个仁宗、神宗就罢了,只怕隔了好几辈,不知其姓名也就罢了。但宋太宗赵炅?既然庙号为太宗,只怕是他的后继之君啊!
可是赵炅是谁?
他儿子兄弟里都没有人叫赵炅啊!
侄子好像也没有啊!
赵匡胤心下忐忑:难不成他的德昭德芳也如那明朝太子一般早逝?而他两个弟弟也比他早亡?他寿数竟如此之长吗?最后竟不得不从宗室里选新君?
但他没了儿子兄弟,还有孙子侄子啊!为何要从其他宗室里选?
何况,宗室里有人名曰赵炅么?
赵光义也想到了这一节,不由面色苍白——他活不长久么?
怎会如此!他身子明明很健壮啊。
“传大宗正寺正司觐见。”赵匡胤也留意看到了弟弟那慌乱的眼神,决定先叫掌管宗室的官员仔细查一查可有人叫赵炅,如今暂且往下听,随后再寻机问仙迹这宋太宗究竟是何人。
【之后,时间便来到了南宋覆灭之际,元军攻破临海城,钱氏后裔钱叔瀤背上铁券南逃,却不慎落水而亡,铁券也就不知去向了。结果有一天居然被元朝一个渔夫捞鱼的时候捞了出来,钱家的十四世孙钱世珪听说后花了十斛谷子买了回来。那时候距离钱家丢失铁券已经过了五、六十年了,没想到竟然奇迹一般回到了钱家,真是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