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军制!国际法庭!(第2/3页)

李世民的声音在殿中回荡。

大唐所面对的情况,是前所未有的,所以需要的战略方向,也是以前不曾遇到过的。

魏征摸了摸自己的一字胡,吧唧吧唧嘴踌躇道:“这自古以来的兵役,无非就是征全国之兵,还是征部分之兵。

周朝的时候,一开始都是贵族当兵,后来藏兵于民,全民皆兵,后来随着甲胄的发展,汉朝基本上征召六郡良家子就足以镇压天下。

于是汉末列国都有自己的精兵之源,我大唐的折冲府虽然说是遍布全国,但实际上大部分都在关中,和汉朝的六郡良家子颇为相像。

贞观五年的时候,陛下改制了一次军制,调整了府兵的范围和义务,以及享受的权力,但本质上是对府兵制度的加强。

我大唐二十多年来,一直都运行良好,这一时之间,怎么去改革军制呢?

难不成要裁撤或者多设置折冲府吗?

在边境上设置专属于边境的折冲府,隶属于各个都护府统辖。

从当地人中选拔府兵,大概也只能如此了。”

李靖脸色大变立刻高声道:“万万不可,绝对不能让当地自置折冲府,府兵的土地产业都在当地,还在本地当兵,又不入值长安,那岂不是和汉末诸侯一样?”

取乱之道!

魏征的建议的确是能解决府兵运行成本问题,但的确是很容易让地方坐大,尤其是在朝廷势弱的时候。

李世民沉思片刻,转头望向洛苏,“国师对刚才中书令和兵部尚书所言可有什么看法?”

洛苏温声道:“只要想要让中央朝廷的财政不被拖垮,那最后当地自治就是注定的。

中原是树干,西域、辽东、漠北都是树枝,保证树枝不出问题的办法不是折腾树枝,而是让树干茁壮成长。

中原广袤,这颗参天大树的根本在于什么呢?在于平原的土地,以及生活在这些土地上的百姓,只要朝廷能控制住这些土地,中原就永远都不会乱。

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一直到淮河,这一大块平原,提供了天下超过五成的粮食,这里该赈灾的时候赈灾,该免赋税的免税,多在这里兴修水利,注意治理黄河,大唐就永远都不会缺粮和缺人。

江淮之地,还是财税之地,保护住这里不受到造反的人伤害,朝廷就不会缺钱。

不缺粮、不缺人、不缺钱,周边就算是有什么跳梁小丑,又有什么值得畏惧的呢?

当然,在能够做到的时候,还是要尽量不让地方出现独立的苗头,朝廷应该在这方面单独划出一部分钱,来做维持稳定这件事。

朝廷的经济条件好,就多花一点,经济条件差,就减少,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既要体现出朝廷坚决不允许地方分裂的态度,又不能真的让地方将朝廷的财政拖垮。”

李世民皱着眉头思索着,“国师的意思是,同样中书令的想法?”

就连魏征都相当意外,有些坐立不安,连忙说道:“陛下,国师,要不然再议议,我刚才的想法可能有些不够完善。”

洛苏摇摇头道:“朝廷在漠北鞭长莫及,而且朝廷在漠北只有军事威胁,没有经济利益,所以最后设置了燕王镇北,那西域就绝对不能再设置一位宗王。”

这是理所当然的,西域就是中原王朝辖制漠北的一场王牌,而且西域有大量的经济利益,必须要完全掌控在朝廷的手里。

起码葱岭以东都要完全掌控在朝廷手里。

“对一个土地实行统治的表现有两个,其一能否调动兵卒,其二能否收取税收。

如果大唐能满足第一个,但第二个却做不到。

所以在安西大都护府之中,要增设一个机构,当然不是胥吏,而是会费。

三可汗会议的每一个国家,以及西域的每一个国家,都要缴纳一定费用,用来支付驻守在安西的士卒粮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