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5/10页)

刘裕用兵,以大胆冒险著称。

北伐灭南燕的时候,后方是卢循的天师道起义威胁,北方是后勤和北魏虎视眈眈。

他硬是挑了个最不可能的时间北伐,千里奔袭,极端冒险地一路杀到广固城下,月余之内,一战定全功。

但不管怎么说,他毕竟不是赌徒。

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家,最首要的素质就是绝不小觑任何敌手,并且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

子午谷奇谋当然很危险,但对刘裕来说,这些凶险都是可以一一拔除的。

首先是天气方面的原因,子午谷道中若是遇雨,泥泞不堪,这一路定然十死无生。

但他可是来自百年后的人,刘穆之在那边拿地方志一查,就确定了未来的十余日,子午谷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完全足以支撑大军奔袭全程!

还有就是季汉方由于信息沟通不畅,认为魏国可能在这个地方设伏。

实际上,曹魏现在的军中高层出现了不少真空地带,大将军曹真作为魏明帝曹叡的托孤大臣,还留在长安辅政,基本不轻易动弹。

曹休、徐晃等重要将领,现在还在东吴作战。

在季汉第一次北伐期间,真正出动阻截他们的,除了凉州守军,就只有张郃的骑兵了。

所以说,就是站在后来者的角度看,子午谷奇谋可行性还是相当之高的。

众人面面相觑,刚想着该如何劝阻,就听见刘裕斩钉截铁地说:“朕的主力只是五千人,余下的大军分三路佯攻陈仓,务必要做出必须拿下的架势,吸引魏军注意力。”

他甚至还给出了一条后路打算:“若事不济,朕就地焚尽长安粮草,与陈仓围攻军队合并一处,南下撤兵,绝不致限于孤军奋战之境地。”

众人神色微动,陛下居然想得如此周到,好像……也不是不行。

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诸葛亮,刘裕也殷切地看着他,却见诸葛亮摇摇头,直接否决了这个提议:“不可。”

诸葛亮有些失望地看向刘裕,语气中带着一抹叹息:“陛下御极已久,怎能不知晓如今国境之内是何模样……”

他反对的理由很简单,正如历史上一样,不愿意放手一搏,因为季汉真的输不起,他们国小力微,区区一州之地,一旦大败就是家国沦亡。

刘裕沉默。

说起国小力微,却坚持北伐,天下没有谁比他更感同身受了。刘宋的每一次北伐,都是一次以少胜多的高光战役,是一场场艰辛浴血的险死生还。

他也曾在战场上中箭,受伤,坠马,许多次地死里逃生,也曾这样一声声问过自己:

为何我一定要坚持北伐?

以我的能力,何不尽早谋求禅代登基,固守河山半壁,就留在江南成为一位太平之君?

我想要北伐,早已在南方偏安成习的世家大族不支持我,只想着在乱世中保全身家性命的文武百官不支持我,军中的许多将领也不明白我的执念,打过了江就想回到南方。

唯一支持我的,只有那些远在北方故地,百年不见汉人衣冠,在胡人刀锋和铁骑之下辗转飘零的百姓。

我知道这是我的使命,所以我就纵然万剑加身,中流击楫,只剩孤身一人,我也要决绝地走下去。

因为——

胡汉不两立,王业岂偏安。

因为中原父老望旌旗,北方的汉人还在等我收复失地,迎接他们回家。

也因为,这世间的数百年前曾有一个那么强盛的大汉,从此中原都以“汉”为名,我流着它的血,我的祖上曾是它千千万万人中的一员,见证过它的辉煌。

所以我便不允许它遭到破坏,我要这万里金瓯再度圆满,要这天下河清海晏。

在这一瞬间,刘裕心中涌过了很多念头,他并不是一个特别擅长言辞的人,所以也不知该如何对诸葛亮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