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第3/5页)

不过 黄同知的到来,也让大家都意识到,距离纪元离开的时间越来越近。

八月二十九,朝廷的文书正式下来。

跟黄同知说得一样。

先是召纪大人回京述职。

然后是刘同知的升职,从化远四十三年开始,便是成为刘知州。

黄同知接替职位,通判是一位姓张的通判,不日就会过来。

让大家更意外的是,没有给纪大人职位,而是让他回京述职?

这是不是太麻烦了。

而且一回京城,多半不会再来这么偏远的滇州府了吧。

一旦纪大人离开,只怕会是他们这辈子最后一面。

可事情已经定下,无从更改。

黄同知私下倒是跟纪元说了另一件事,这件事程教谕也提过。

说是如今京城也好,天齐国各地也好,但凡有功名的子弟,都在外放。

不拘是哪里,反正不留在京城就好。

甚至一些政治要地,也是能调的调,能走的走。

似乎在躲避什么。

纪元心道,能躲什么,自然是躲老皇帝。

黄同知说这些话的意思,就是让纪元也躲一躲,或者查查背后的原因。

若能找到原因,或许能躲避危险?

纪元点头:“好,我一定会的。”

如果他愿意的话,已经知道他下一个任地。

但回京城,确实是他的想法。

纪元又把一封信件寄了出去。

以往他都是寄出厚厚一沓信件,而这次,却只有一封,送到应天府的那封。

很多事情,确实需要算个账。

当然,算账之前,宁安州该交代的事情都要交代了。

否则他的离开,都会心里不安稳。

邬人豪跟安大海不用说,知道纪元要离任的时候,他们两个便要跟着。

安大海只是宁安州农司下面的小吏,身上又没有功名,若不是凭借兽医的本事,怎么都不可能进到府衙。

说白了,做到小吏,已经是天花板。

而且纪元一走,他留在这也没意思,虽然这里的米饭很好吃,可他同样想念家乡的面食。

不出意外的话,安大海会回家一趟。

这一次回来,他的收获也是颇丰。

教学上虽然不赚钱,但给当地养殖户的牛羊看病,以及周围几个地方的邀请,还是让他攒了些家资,现在回家刚刚好。

邬人豪这边,大概率要留下。

张将军本就看重他,而且纪元认为,宁安州跟景国迟早会有一战。

这时候,肯定是留下来的。

这件事纪元跟张将军聊了不止一次。

这基本是两人的默契了。

若天齐国一直平安无事,那就罢了。

一旦天齐国内里有乱,周边小国绝对会趁乱做些事。

这甚至是他们的传统艺能。

邬人豪的才能,也更适合留在这里。

这么说的话。

回京城的路,多半也是纪元自己走。

不过他这次回京城,确实谁也没打算带。

很快,纪元又把精力重新放到试验田上。

正好,刘同知可以提前熟悉知州的事务,不过刘同知接受肯定很快,宁安州本来就是他负责的。

黄同知则可以接手刘同知的事。

甚至今年的年底考核,都交给他们两个,除了田地里的粮食之外,其他的都没那么重要。

而实验田里,也终于出了五花八门的稻子。

有的稻子,刚种下就被虫吃都差不多。

有的稻子看着长势喜人,实际上根本不挂穗,还有的长了一半,直接死了。

几百块试验田,种得大家心力交瘁。

因为试验田起的风波,也在十月份的时候,有了结果。

那河辉国的皇商,假借天齐国商人过来做买卖。

还试图毁掉宁安州的试验田。

这些人就交给滇州府来处理,到底是两国的矛盾,还是要知府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