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2/6页)
纪元笑而不语。
背后的势力们也在暗暗努力。
他们现在着急的是另一回事啊。
从春耕开始。
纪元就让人统计宁安州如今的人口,如今的耕牛。
整个宁安州一共二十七万人口。
原本是三十七个村寨,之后加上最近几年形成的自然村寨,正好是四十八个。
这么多村寨,人户数量则为三万八千五百七十一户。
而平均拥有耕牛数量呢?
则为二十七户一头牛。
也就是说,整个宁安州里,只有一千四百多头耕牛。
这个数字过于少了。
想当年,建孟府正荣县,二十户一牛头,就让那会的林县令愁得头秃。
他走的时候,终于变成六户一头牛,这用了近五年的时间。
再有后来的聂县令,算是跌跌撞撞跟着做,终于变为四户一头。
前后加起来,竟然差不多十年时间。
不算就罢了。
一算,只觉得时间漫长。
宁安州的情况甚至更糟,二十七户一头牛,简直可怕。
最清楚这些事的安大海一边皱眉一边道:“本地的耕牛品种虽然不错,但养的不算好。”
“要么引进更强壮的种牛,要么换其他品种。”
“从养殖场搭建再到繁育,保守估计,三年内能起步。”
安大海作为正荣县远近闻名的兽医,他这样说,那必然是有数的。
而且三年的时间,也不算太长。
但这说起来,也只是繁育起来而已,真正让耕牛能劳作,还要再等两年。
再让本地百姓都得到耕牛,少说也是十年起步。
这甚至算快的了。
纪元听大海汇报之后,便心里有数。
镇南关的事告一段落之后,他便一直在找合适的地方搭建养殖场。
一连跑了十几天,终于确定下五六块不错的地,都是水草丰美之地。
安大海跟着走了这么久,见纪元终于点头,开口道:“那我们准备招人,开始搭建养殖场?”
耕牛这种重要的工具,必然越多越好。
不管是以后拉货用,还是耕田用,当地不可或缺。
纪元却摇头:“太慢了。”
确实很慢,但那也没办法。
安大海道:“没办法,养殖本就是慢功夫。”
“而且说实话,此事交给我自己,肯定是不成的。”
安大海说明情况。
他是懂牲畜的病症,但饲养,接生,配种,这些环节却不怎么会。
再者,怎么开设一个养殖场,他更是不懂。
没办法,术业有专攻。
大海这个年纪,能治好大部分牲畜的病,已经很好了。
所以这部分人都需要补充。
纪元何尝 不知道这些。
但人手这个事,确实是个难题。
他连办官学的人都没找到。
纪元放下手里的文书,说出自己的想法。
“或许,还有另一种方法。”
什么方法?
技术也好,养殖场也好,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这都是没办法的。
刘同知也是同样的想法。
或者说,他们纪大人真的有别的方法?
纪元直接道:“联系一下滇州府几个比较大的养殖场,看看他们有没有兴趣,来宁安州开个分厂。”
等会。
什么东西?
什么分厂?
纪元继续道:“那这六块地的资料都做好,哪里有水源,哪里适合放牧,哪里可以获得牧草。”
“哦,对了,有些不方便行走的地方,就说我们会在这附近修路,到时候肯定方便通行。”
如果是后世的人听到这,大概已经明白纪元的意思了。
纪元的意思便是。
招商引资!
宁安州缺什么?
缺养牛的,更重要的是缺养牛的技术。
养殖行业可没那么简单,普通人进来都会被撞得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