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8/10页)

白师兄做着这些事,手下人也有说。

这不是都在花钱吗?

怎么就挣钱了?!

也没看到挣钱的地方啊。

白师兄默默翻开功德簿,只见上面多了不少大户人家的姓名。

那些原本觉得青云寺沽名钓誉的人家,此刻也过来了。

既能礼佛,还能听课,这何乐不为?

白师兄心道,名声竟然如此重要。

他之前费尽心思赚钱,却还不如把青云寺名声维护好了。

说白了。

就是品牌的名声。

而青云寺就相当于他们手中的品牌。

若这品牌名声差了,愿意来的人自然少。

名声好起来,不少人翻越千山万水,也要过来的。

纪元要他们做的,就是把这个品牌打造得山静尘清,显得无比神秘,显得慈眉善目。

而他们要做的也是如此。

每月施粥,救济穷人。

名声越好,有钱人越愿意送钱。

同时,实质性的好处也要有。

请名士,请人讲经论道,都是风雅洁净之事。

等到十一月底,眼看来礼佛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上山下山的路都挤满香客。

别说其他人惊讶,白师兄也觉得不可思议。

自己之前只想着让青云寺好好经营。

没想到返璞归真,留住好名声才是真的。

不过是内里的手段换了换,钱没少挣,名声却也好起来。

以前的青云寺,只想着接待富人。

如今他发现了,对穷人越好,那些富人反而更愿意过来。

纪元私底下说的直白。

那些富人未必不知道青云寺在做什么,可他们也是为了自己博名声。

平日都讲为富不仁,他们要用青云寺的招牌给自己洗洗名声,接济穷人,是最快扬名的方法。

青云寺便相当于他们“洗白”的一个程序。

大家各有所需。

毕竟名声这事是能压死人的。

这是社会的道德标准之一。

纪元利用的,就是他们这个心理。

至于,是抱着什么目的接济穷人,给穷苦书生提供住所。

暂时已经不太重要了。

这些好事既做了,那就是真的做了。

拿到粥的穷苦人家是真的喝到粥了,没钱的读书人也确实找到地方住。

以后也有真名士过来讲学。

更别说,等到明年开春,寺里的和尚就会教山脚下百姓做香烛,做佛串。

到时候,几个村子都会连带着致富。

等到那会,谁还会在乎这些事情是为了什么,而青云寺也确实实实在在帮助了很多人。

白和尚或许还没看出来什么。

但现代人却能看出一些意思出来。

这不就是现代景点的经营模式吗!

就是把门票换成了富人添香油了!

一座庙,一座阁楼,一座桥。

本身的意义或许并不大,但开发之后,能带动当地的旅游业,这不就是好事吗?

只要周围百姓从中能够获益,那就是好事。

但是想要做好景点,那就要做好真正的内容。

有些景点是看景致,有的景点是看人文。

而青云寺,提供了情绪价值跟读书价值。

情绪是满足大家当好人的想法。

读书,则是真正给人提供读书的场地,还请名士教学。

青云寺本身,尝到这种良性循环的好处,便会更希望做个“好人”,做“好事”。

时间长了,谁还能分得清最初是为了什么。

真真假假的,总之也有利于民了。

白和尚的师兄并不傻,他能利用白和尚的名声,把青云寺从一个没什么香火的穷寺变成如今的样子,就知道他会长远考虑。

毕竟上面的事说起来简单,纪元只是动动嘴出建议,他确实要力排众议,更改之前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