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第8/9页)

七个秀才!

他们县学今年出了个七个秀才!

要知道甲等堂里,也就十五个秀才而已。

现在一下子多了七个!

有目标在前,学子们读书的劲头更足。

县学也在认真安排新秀才们的事宜。

七个秀才里有两个是士族子弟,另外五个则是农户出身。

各家肯定要安置好,县令也派人送去喜报。

正荣县上下都被感染,同时也对县学的期望更大,想来报名的学生络绎不绝。

纪元还在县学看到几个农户家爹娘过来,他们衣着朴素,拿着秀才的米粮一个劲地问:“真的是给我们的?”

“我们家今年的田税,人头税,真的免了?”

“以后每个月都有米粮?”

这看得同为农户出身的学子们一阵羡慕。

一家有个秀才,就能免田税,人头税,这能节省多少开支啊。

每个月的米粮更不用说。

若考上秀才,也不算身无长物了,能给家里做多少贡献,能回报家人多少恩情。

若说农户家这般,有钱人家的学生还能忍得住。

反正他们不缺这点银子。

但看到士族家长都过来拜谢。

原本高高在上的长辈们,此刻笑脸相迎,脸上的笑都止不住。

他们不缺银钱,直接赠送吃食布料捐给县学,让县学伙食都好了不少。

流水般的礼物送到县学,也让学生们沾光。

有家甚至捐了一百本书到尊经阁。

士族子弟们读书的心也迫切起来。

这还只是秀才。

眼前的秀才排场,已经让县学所有学子们兴奋。

县学众人,再也不需要夫子博士们督促。

自己都能学到深夜。

纪元看着,怪不得郭夫子说不需要再罚双倍课业。

一切都在夫子们的掌握当中。

这样的读书氛围自然好,平日讨论课业的人也多了,多讨论自然是有益处的。

有成功的,自然就有失败的。

四月底,当时带着学生们去府试的夫子回来。

当时带过去十个学生,现在回来九个,他们中间名次最高的李勋,由李勋士族的人安排到府城的府学读书。

李勋本人家境一般,但族里有几个出息的亲朋,故而帮他安排。

这也是他二十多岁考上秀才的缘故。

剩下的九个人,六个考上的,在县学庆祝一番全部归家。

等他们回来之后,直接进入甲等堂。

甲等堂的秀才数量,也从十五个,变成二十一个。

另外三个人,一个是县学乙等堂的,自然回乙等堂读书。

还有两个原本在乡下念书,但既过了县试,离府试差得也不远,由乙等堂助教询问,问他们是否想来县学读书。

如今乙等堂从二十八人变为二十一人,自然有空缺。

答案是肯定的。

现在正荣县县学的名声,谁人不知。

能来读书,就距离科举更进一步。

这也算给没考上的学子一点慰藉,能进县学,就是好的。

这两人的选择,也让正荣县县学的名声更进一步。

一次童试,十个人里七个考上秀才。

更有过了县试的学生愿意过来读书。

每件事都证明了正荣县县学的厉害之处。

钱飞每日上下学还看到,不少提着礼物过来的学生家长,一定要见教谕,怎么都要把学生塞进来。

特别是丙等堂不是退学了两个人吗,不是正好缺人。

原本退学的事大家也没声张,县学有自己的计划,更不想多说。

谁料不知哪家知道了。

一定要用这个借口,把自己孩子塞进来。

王兴志两人自然又被打了一顿。

他家也有意思,反正都说开了,也不怕丢人。

族长亲自带着族学里成绩最好的学生,想要替上他们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