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2/4页)
说话间,腊月过去。
大年三十晚上,纪元在赵夫子家放了鞭炮,吃了年夜饭,剩下的时间也算是练字?
赵夫子家有二十多本书,在这期间,夫子让他一一抄录,等到县学再仔细研读。
读书人嗜书如命,纸张又容易损毁,能让学生翻动抄写,是赵夫子对他的信任。
忙了二十多天,总算把所有书都抄下来。
只是抄的迅速,纪元还未理解。
等到正月十五晚上,纪元跟小黄告别之后,又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先带些厚衣服过后,等天气暖和再来取薄一些的,被褥给你缝厚了些,夜晚不要着凉,还有两双鞋,都带上有个换洗。”赵娘子说着,把东西再次清点。
纪元之前的小竹篮,也被他换成书箱,趁着走街串巷货郎来的时候买的。
虽然是最便宜的书箱,但放置笔墨纸砚,绝对没问题。
纸张他只带走一部分,剩下的留给赵夫子,到了正荣县还可以再来。
还有身上的一两六钱,被他小心翼翼放起来。
这可是他读书的钱。
虽然不多,但要格外小心。
在村里花销不大,既能蹭饭,偶尔还能借着小黄从三叔三婶那要钱,还能去挖野菜中药。
去了县城,这些可全都没了。
有种要坐吃山空的感觉。
而且县学免学费就罢了,但只免一部分学杂,纪元估摸着,平日还要交钱。
一切都要等去了县学再说。
第二日一早,李廷已经在门外等着了,看到纪元第一句是:“纪元,过个年你是不是长高了?”
纪元惊喜道:“是吗?”
又长大一岁,身高确实要长了!
上辈子的他一米八五,这辈子可不要当矮子。
跟赵夫子道别后,纪元跟李廷去村口找安五叔,安五叔也早早等着,就等送这两个学生去县学,说不定他的车上,还能出两个秀才老爷呢!
纪元远远看着,又对赵夫子挥挥手。
赵夫子最近忙的很。
跟纪元猜的差不多。
去年腊月他被县学录取时,县学发了那么多东西,被全村人看在眼中。
刚翻过年,就有村里人带着礼物来找赵夫子,想求夫子收下学生。
从初六之后,就没断过。
所以赵夫子也不能多送。
纪元估算着,今年赵夫子的私塾里,至少有二三十学生,再多的也有可能。
这样真好,那夫子家的生活也可以改善不少。
都说书中自有千钟粟,这话确实也没错。
但这话不能再赵夫子面前讲,否则要说没有读书人的风骨了。
李廷没看到纪元的走神,还在兴奋道:“终于可以搬出家门了,在县学也能自由些。”
纪元看向他,知道李廷母亲早亡,继母看他不顺眼,所以想出来。
不过自己的理由也差不多。
离开三叔三婶,日子一定更轻快。
但他这会想的,还是赵夫子嘱咐他的话。
昨天晚上,赵夫子又问了他那个问题。
“你读书,是为了什么?”
纪元还未回答,赵夫子就道:“你可知私塾读书,书院读书,县学读书,有什么区别。”
这些涉及太广,纪元自然不知道。
“私塾,也就是私学,书院原为藏书的地方,之后也成私学。”
“既然是私学,教什么由私塾夫子,又或者书院山长来定。”
“要么专攻文学,要么文德兼备。”
“只有官学不同,县学,府学之类,所有读书只有一个目的。”
“科举。”
“童试,乡试,会试,乃至殿试,为的就是这个。”
赵夫子叹口气继续道:“我此处学的,虽古板,却也是学习之根本,从此处去县学,或许很有不同。”
“若想为官,到了县学,一定要好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