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2/3页)

跟着樊伉时间稍久一点的人都知道,只要把郎君吩咐的事情办妥,好处绝对少不了。

闳翁就是他们这群人的榜样。

老头儿现在不仅手里有钱,今年还讨了个婆姨,就是他那个豆芽菜一样的儿子,如今也在郎君的纸坊做事,颇受郎君器重。

想想闳翁以前过的什么日子,再想想现在,所有人都不禁感慨万千。

因为有闳翁这个成功例子,大家都明白在郎君这儿偷奸耍滑是讨不了好的,只有像闳翁那样认真做事才有出头之日。

所以大家的劲头都很高,争取好好努力,有朝一日也像闳翁那样,每天都能吃上肉还能娶上婆姨。

在全大汉人都还在为了不让自己饿死冻死而努力的时候,樊伉身边的人已经在想着如何才能吃得更好穿得更美观一点,无疑是一个进步,而且是很大的进步。

樊伉是早过来的,视察了一遍作坊园的工作,就已经是傍晚了,反正回去已经天黑,樊伉便索性不回去了,在作坊园里用了一顿简单的晚食,便有人过来禀告于他,他的屋子已经收拾好了。

作坊园里除非特殊情况,晚上是不开工的。

天一黑,大家便都回去宿舍歇着。

樊伉觉得这一点很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非常有规律。

身为主人,樊伉在作坊园里当然有自己的住处,宿舍区里建得最好也最舒适的那一间屋子就是他的。

无名对小郎君的安危非常看重,在临武侯府的时候为了保护樊伉都是与他同寝同食,现下在鱼龙混杂的作坊园,更是不敢离开樊伉半步,时刻不让樊伉离开他的视线,就连练功也要带上樊伉。

好在樊伉如今对于练武已不像以前那么抗拒,陪着无名练了一个时辰的武,便去洗漱歇息。

屋子里燃着油灯,豆大的灯火欢快地跳跃着,映出一圈昏黄的光晕。

无名伸出一只胳膊枕在脑后,似乎还有点儿不想睡。

樊伉有点认床,也不太睡着得,见无名兄也无睡意,于是索性拉着他聊天。

“无名名,你觉得我在这里办个学校怎么样?”

“什么学校?”无名懒洋洋地问。

“就是教人学问技术的学院。”樊伉道,“现在作坊园里人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干不了活的孩童,又无人看管,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把他们聚在一起,着人教他们一点本事,将来年纪大些,不管是留在作坊园还是离开,总能有一技之长谋个生路。”

“成。郎君想做什么就做吧。”无名对这样的事没什么兴趣,但郎君既然喜欢就随便他吧。

樊伉其实很早以前就有这个想法,只是一直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考虑这个,这次回到长安,樊伉想建学校育人的念头更加强烈。

现在科举还未发明,而且以这个年代贫劳的社会现状,实行科举也不现实,能认字的人都没几个,有学问的就更少了。

人才全靠自荐或是举荐,社会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这样挑选出来的治理国家的人员素质自然参差不齐。

虽然不妨有诸如张良萧何之类的良才,然而庸才也颇为不少,没见樊伉极为鄙视的刘敬居然也能靠着巧言令色获得关内侯的爵位,在这他看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

不管是于公还是于私,他都希望将来大汉的朝堂之上能多几个像张良萧何这样的良才,少几个像刘敬这样的庸才。

就算培养不出治国良才,能多教他们一点谋生的本事也不错。

樊伉对这事想得还挺深远的。

“我琢磨了一下,学院可以多开几个专来,比如专门教人务农的、匠工技艺的、做学问的、甚至排兵布阵都可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不擅长的事,我们可以因材施教。比如有些人天生就对如何治理国家很有见解,我们可以培养他们做学问,学习治国之道;有些人也许对于治国不太在行,却对排兵布阵无师自通,我们也可以请那些有经验的大将军来教他们带兵打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