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113(第2/3页)
就在当晚,不少出席了《穿着婚纱的新娘》首映礼的观影者都回去在自己的个人账号,或者戛纳相关的网站上发布了相关的影评。
其中较短的比如“感觉电影中还有很多细节值得去揣摩细品,期待正式上映后可以进入电影院进行二次观影”。
也有比较长的,针对最后那长度没超过两分钟的那一幕进行了几百上千字的分析,从电影中透露出的蛛丝马迹,认为陈晴此人确实存在,而陈霁也不是什么双重人格患者,只是在利用“精神病”的漏洞在为自己在乎的家人进行一场策划了超过十年的同态复仇。
报道了“穿着婚纱的新娘”故事的记者,还有在墓园中久久伫立的男人,很有可能都是和陈霁一起完成复仇的同盟。
毕竟博客可以有两个人登录,假的身份证可能本来就是故意遗落,而为什么警方未能查到陈霁有兄弟姊妹——要注意,这里的故事发生在华国,从陈霁的年龄推算,她出生时正值一个名叫“计划生育”的政策大行其道之时,一户人家有生育了超过一个子女却未上报,这也是完全合理的。
而这个细节,从电影中,有关校园部分的回忆中,某一角闪烁而过的报纸标题可以看见。
当然,也有持相反观点的观众:他们主要认为,从以上种种细节去解释陈晴是真实存在的人,巧合实在太多,怎么可能真的那么恰好会有一个人活在过世上,却什么记录都没有留下?
而且医生在为陈霁进行诊断时,也提到过她不仅有人格分裂的情况,同时还伴有一些类似妄想的精神障碍,最后那一幕闪现之前的黑暗停顿恰好和影片开头,女主在幻想中接受医生询问时呼应,并且所用的色调、滤镜和之前叙事时也并不相同。
与其说陈晴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倒不如说最后那一幕,是陈霁在接受治疗后仍然无法接受现实,所产生的又一场幻梦罢了——而由孟际舟所扮演的,出现在墓园的那个男人,是陈霁,或者说陈晴,所新诞生的另一个人格也说不定。
不管如何,这种争论的的确确意味着《穿着婚纱的新娘》的讨论度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丝毫不亚于那些进入了主竞赛单元的电影。第二天一早,剧组召开官方发布会时,台下等待的媒体数量更是空前。
看见这一幕,整个剧组团队自然是兴奋不已:夏青豫差点没控制住自己当场一拍大腿,又喊出一声“噫我中了”的冲动——还好姜觅雪及时把她拉住,才没有酿成这一丢脸惨剧。
并且也就在当天晚上,知名影评人,有着“大奖风向标”的斯坦利先生同样为《穿着婚纱的新娘》发布了一篇影评。
【在敲下这篇文章的同时,我得承认,最开始决定去参加《穿着婚纱的新娘》的首映礼,并不是因为我在内心有多么相信,这个全是新人的团队能做出什么令我惊叹的电影来的。
尽管该片入围了“一种关注”竞赛单元,但戛纳电影节举办至今已经超过了七十届,从过往的入围和获奖影片来看,即使是获得了金棕榈大奖的电影,也不乏有烂片。
我最开始打算去看看这部电影,纯粹是因为听说了Jizhou Meng出席了红毯仪式,而我又恰好在附近,所以临时起意罢了——但不得不说,这绝对是我最近一年最棒的一次“临时起意”。
虽然这是一个初创的团队,但导演夏小姐对于整部电影镜头的光影把握、对于美学的理解,绝不亚于大多数技艺已经纯熟的导演。尽管《穿着婚纱的新娘》整部电影的结构并不同于常见的三幕式、四幕式,但导演和编剧巧妙地编排了一切,使这难以演绎、非典型的电影节奏组合成了一曲和谐而美妙的乐章。
两名主演所贡献出的演技也相当精彩——往往像这样以精神疾病为主题的电影中,对于演员的信念感要求是极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