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7/9页)
胤禟打开报纸,楷体的大清报三个字映入眼帘,这字体,一看就是四哥的字。
大清报下面有一行小字,下面写着,报馆主理董鄂菁菁,主编朱轼,副主编田文镜。
“哈哈,朱轼和田文镜这两人也知道要给自己打出名声吗?”
叶菁菁轻笑道:“我们三人是报馆的话事人,总要让看报的人知道,他们看的报纸是何人编写的吧。”
胤禟不过是随口调侃了一句,随后,他认真看大清报的头版头篇文章:论大清海军之未来!
陈廷敬老大人所写的这篇文章,竟然真登上了头版!
整篇文章大气磅礴,鞭辟入里,真是一篇雄文!
胤禟看完这篇文章道:“不知道为什么,看完后突然生出想坐船出海去战斗的冲动!”
不仅是胤禟,其他读者也生出了同样的情绪,姚元景、张廷玉、王掞、穆和伦等人,看到这篇文章后都在家里激动地拍桌子、拍大腿、上蹿下跳!
海外!海外!海外!
李德明又是羡慕又是遗憾地叹道:“我不如陈老大人。”
李德明的大孙子李阳道:“陈老大人比您的年纪还长几岁,过完年您就致仕,开春就坐船去新南疆,赶得上!”
李德明瞪大孙子一眼:“我若致仕了,没人护着你,你以为你的官好当?”
“祖父,我已经是翰林了,比其他同年起点不知道高出多少。我若是有本事,就算没有您也会做出一番大事来。我若是没本事,就算靠着您升官发财,我也良心不安。”
“哼,老夫才不是为了你,老夫不想辞官,是为了领养廉银。”
他李德明辛辛苦苦一辈子,领的那点可怜巴巴的俸禄哦,要不是他夫人勤俭持家,只怕都养不活一家儿孙。
李德明得意地指着报纸第二篇养廉银的文章:“知道皇上为什么要改革官员俸禄,增加养廉银吗?”
“为什么?”
“当年你祖父我被你师叔祖举荐,回京任吏部侍郎,回京头一日都还未报到完就跟皇上和瑞亲王去山东办差,路上呀,说起底层官员可怜,我猜,皇上就是那会儿动了给官员涨薪俸的心思。”
李阳笑道:“祖父您是不是忘了,当年是孙儿我陪您回京,也是你孙儿我陪您去山东、去浙江、去云南的。对了,咱们还去安南国红河港。”
李德明一拍脑袋,还真是。
“老了哦,记不住了哦。”
李德明翻页,第三篇文章写的是户部之事,第四篇文章写的是皇上对百姓的新年祝福,随后是菁华大学的年度优秀学子评选,木巧一个姑娘家竟然成了头名,得一千两银子奖学金。
李德明赞叹:“我当年读书时怎么没遇到瑞亲王福晋这样的人呐,若是能遇到这样一个人,我何必去考那劳什子举人进士,也不用受这许多苦。”
“祖父,您若是不考科举,您就当不了内阁阁臣了。”
“内阁阁臣么,也就是那么回事儿。若是天下太平,百姓日子安宁,当个普通百姓比为官做宰更好。”
李德明举起报纸对着窗户透进来的光,虚着眼看报纸上的文章,他的白发在寒风中微微晃动着。
李阳看着祖父这般模样,所以是: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吗?
碰上乱世,普通人、当官的人,谁又能真的独善其身?
李光地已经卸任,他在家看着这份报纸,心里得意,等陈廷敬过些日子进京,他看到这份报纸肯定很懊悔,大清能有今日,这是在他李光地当首辅时成的。
去畅春园的路上,雍正也看完了报纸,他道:“报纸刊文定下时朕就看过一回,今日刊发时再看,心里还是十分激动。”
“皇上激动什么?”
雍正把报纸递给皇后:“这才一年而已,大清在朕手上,朝廷官员、六部、军队、菁华大学、民间,变化如此之大,与一年前皇阿玛在位时相比,竟然像是两个不同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