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第2/3页)
C组的成员们在大加赞赏后毫不客气地提出了一堆意见。
“必须有男性主角出现,譬如祖母和孙子,只有女性肯定不行。”
“是不是可以考虑改成父亲与儿子?或者母亲与儿子?先是父母呵护子女,省下牛奶给孩子吃,这个我觉得更有共鸣,儿子进入青春期后叛逆,角色之间产生冲突,通过毁坏牛奶来象征亲情的破裂,最后儿子在成年后有了自己的孩子,体会到了父母之心,与父母和解。这样的设置你们觉得怎么样?”
“父子肯定不行,那就只有男性角色了,而母亲和儿子这样的情感演变过程没有母女之间更具代表性。”斯江表示反对。
“三元的市场主要在北京,我说句实话你们女同胞们不要生气,没有儿子的家总给人感觉不完整。而且七十年代不太可能只有一个孩子吧?这也是一个事实。”北京的男同事举起手。
“兄妹我觉得可以。哥哥把牛奶让给妹妹喝,妹妹不爱喝。少年时期兄妹之间有了矛盾,牛奶瓶杯摔破。成年后兄妹互相关怀。无论怎么搭配家庭成员,我都认为不能背离斯江脚本里的三段式波浪情感推进,这个太棒了,绝对轻松赢。”
“兄妹也不太合适,妹妹是受宠的那个,儿时不爱喝奶撒娇可以,青春期会有什么矛盾?这里很难展现,女孩青春期都比较乖巧对吧?我们不能看特殊的个体,要看主流最普遍的状况。我提个建议,把主角改成姐弟情,这样符合年代特征,姐姐这个角色符号也隐含了母亲在内,青春期的男孩那个烦起来,不是打破一瓶奶的问题,而是直接打破一车奶。别盯着我看,是我是我就是我,踢球抢球引发的惨案,我妈追了三条胡同,把我抓回去拿皮带抽了好几十下,屁股真开了花。我姐还说活该,提议把我卖去山东赔牛奶钱。嗨!扯远了,你们觉得怎么样?”
除了斯江以外的人都投票赞成这个改动,斯江犹豫了一下:“我只说我个人的感受啊,如果换成姐弟,这样的三段式变化,我会觉得不太舒服。我反对把姐姐贴上‘母爱’标签,父母及祖父母对子女的爱,出于人类抚育后代的本能,但同辈之间产生这样理所当然的给予和接受,我认为对女性不公平。生活里我自己有妹妹也有弟弟,我的确会主动照顾她们,但如果在电视广告里出现‘你是姐姐应该照顾弟妹’的宣传手段,我真的会不太舒服。很抱歉,可能我说得不太清楚,当然,少数服从多数,如果大家都选择姐弟关系,我也同意。”
近二十个小时的不眠不休后,提案终于接近尾声,广告词最后修改定稿,广告片分镜头画了厚厚两大本,媒介策划也全部完成。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C组提案汇报及答客户问结束后,导师组的十二位导师齐齐起立鼓掌。
“非常棒的创意和策划,分镜头也非常北京味儿,岁月感极强。唯一的遗憾是你们这个提案如果真的拍出来,我看至少是两小时的片长,广告预算只够在媒介上播放一次,剪辑会痛苦死。”
斯江松了一口气,又有点莫名遗憾。
“如果真的被三元牛奶采用你们的提案,你们觉得这部广告片由谁来导演最合适?”
盛丽立刻举起手:“姜文!必须是姜文,只能是姜文!”
在场的C组十二位学员,包括斯江在内,谁也没有想到,她们的提案在大修之后真的由姜文拍成了广告片,获得了1998年Media Magazine颁发的年度最佳广告战役奖,还获得了美国《广告时代》著名评论家两颗星的评价(最高三星),并被亚太区的老板亲自配了英文配音,差一点送去了戛纳参加广告奖的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