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男儿志在四方(第5/6页)
过年时,就想丰盛一些,各地年节常备的吃食,能准备的都准备了。
家里对联是庭哥儿写的。
他的字迹进步很大,敦厚圆润,乍一看骨力不足,懒相尽显,细品又有几分拙趣。结合庭哥儿的性格,这字的风格极好。
谢星珩跟江知与都很喜欢,除了对联,又让他写拜贴。
年前走礼,年后拜会。今年去的人家多,谢星珩要近距离观察观察那些官员的心理状况,以此列出名单,再让刘进贤继续发力。
也不必做掩饰,今年他们家的年礼都封得厚。
以他们家在海城的根基而言,这是谢星珩有求于人,为有个靠山做出的努力。
岚哥儿过来问他们要不要参与劳作。
他想做蜂蜜烤鸭吃,再做点驴打滚。
蜜蜂是现成的,黄豆粉等着磨。
处理鸭子、做年糕,就让厨房的人忙活。
谢星珩跟江知与难得有空,自然作陪。
江知与烤鸭在行,搭个火堆烤鸭去。
谢星珩久未下厨,生疏得厉害,跟岚哥儿一起磨黄豆粉。
庭哥儿说想喝奶茶。
江知与分心,叫人在火堆旁边搭个炉子,他顺手把奶茶煮了。
今日天晴,一家人聚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吃着小吃,聊着天。
庭哥儿又拿回了题目,“我们院长亲自出的题,是策问。连着十来个小问,问战争多方面的影响。”
从军事到民情,从经济到农务。再分阶级,讨论战争对平民、富户豪绅、未入仕的书生以及官员们的影响。
其中官员又分文臣武将,地方与京城。
而军事一项,又做了细分备注,告诉学生们当前朝廷的武力分布。
以海城为例,府兵之外,还有一个卫所。鼎盛时期,屯兵能达七万之数。
再有各边境的驻军数量说明和常规的兵演频次。
院长补足了信息量,要他们认真答题。
这次的题目,惹得一家人都瞪大了眼睛。
谢星珩忍不住感叹:“文人的骨头真是硬啊。”
非常时期,顶风作案。属实厉害。
这般硬骨头的文人,谢星珩认识一个。是他的恩师孟培德。
谢星珩记得海城官学的院长姓师,师铮,字和光。
很刚硬的名字,很柔和的字。看来自少年起,就是个硬脾气。
师家出大儒,没记错的话,孟培德跟沈钦言的恩师就是师家人。
谢星珩来了劲。
良师名士,要紧紧抓住。
谢星珩问庭哥儿:“你跟你们院长说过话吗?你们院长收学生吗?他现在教哪几门课?主要教什么班?有没有选修课?小学生能上他的课吗?若是不能,你什么时候能考上秀才?”
庭哥儿吸奶茶的动作顿住,嘴里的水忘了吞咽,从嘴角溢出。
江知与拿帕子给他擦嘴,瞪谢星珩一眼:“看你把孩子吓的。”
说完,江知与回过头,笑眯眯跟庭哥儿说:“没事,不着急,一个个慢慢说。”
岚哥儿在旁拿着小刀切烤鸭,头也不敢抬。
他管家主事以后,性格里的直率冲动磨砺了些,非常知好歹,不去主动找事。
像这种问题,他要是表现出来兴趣,哪怕是看弟弟吃瘪的兴趣,都会被两个爹捉壮丁,明日就会去师家拜访。
这也太痛苦了!
庭哥儿弱声弱气答话:“说过话,上次百姓反抗的时政题也是院长出的,我答得不错,他叫我过去问过。”
收不收学生,他不知道,没问过,也没在书院里见过。
院长不教书,偶尔会代课。代课班级不固定,看心情,很随性。
庭哥儿最后说:“我觉得考秀才比拜师简单。”
他紧跟着又说:“现在这种形势,我读书就算了,还要拜师吗?万一我们不在海城待了?”
谢星珩跟江知与的眸光有一瞬暗淡下去,转而笑道:“男儿志在四方。你既求学,又岂能因家事耽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