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黍离 第五十章 见贤思与齐(2)(第2/3页)

“……”这话一出,连素来爽直的青青也说不出话了,只能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一跺脚一转身,回后院去找卫九儿收拾行囊。

司时久见青青都被他说跑,只得苦笑几声,说道:“公子既有此心,那在下也不多说了。我们三日后启程,公子若要同行,便请先行准备吧!”

“多谢多谢!”赵无忧笑得格外开心,对自己这个主意简直打心底里佩服自己。先前还担心青青去鲁国之后,被孙奕之说动,不肯回家,如今他既然可以名正言顺地跟去,还可以以赵氏之名拜见孔丘,若能说服孔老先生赠予书稿,他不光是立下大功一件,还能在这位名动天下的圣人面前露脸。

世人皆知,孔丘最重礼道,孙奕之以他的弟子自居,那他只要在老先生面前说出青青身世,就算孙奕之说动老先生为他们的婚事做主,老先生也定然会备齐礼数,让青青回家待嫁,只要青青肯回家,那他的任务就算完成。

如此一举两得,他先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司时久也无可奈何,赵无忧怎么也算是青青的堂兄,又是晋国使臣,动不得惹不得,他又笑脸相求,让人想恼都恼不起来,只能按下心头的别扭,答应他同路而行。

赵无忧放下心事,便先行赶回帝丘。他作为晋国使臣,可不像青青和司时久那般,只需鲁国的一纸路引便可通关畅行。那路引是孙奕之请冉有找了季孙氏特批,又有卫王的大印,无论卫、鲁两国,都会礼待有加。而他却不同于常人,一国使臣,使节是一事一办,他此行本是为了探查玄宫秘藏之事,如今秘藏毫无着落,他却要另行前往鲁国,无论如何,都要先行发文回国,请国君和执政另发使节文书,方能前往鲁国。

这一来一回的,怎么也得两日时间,正好让他召集人手,准备赴鲁之行。

需知此行前往鲁国,要拜访的

可是天下闻名的圣人孔丘,虽说诸国国君对他的以礼兴邦治国之道并不感兴趣,但对他的学识渊博、教书育人之道,却都是敬佩有加。更何况孔门弟子之中,有不少已在诸国出仕,无论官职大小,都做出一番成就,识得孔丘之名更胜以往,想要拜在他门下求学之人,亦是数不胜数。

他要前去向老先生求书,求的又不是一本两本,岂能空手而去?

司时久他们拉着几十马车的竹简回鲁国,怕是不下上万卷竹简,他若都抄回去,只怕这路途遥远,从鲁国到卫国再到晋国,可不似鲁卫之间一路平原,这跋山涉水的,只怕有所损伤,他只能另想办法。

早在西周晚期,宫室之中,除了竹书之外,还有木刻和青铜铭文,但大多不便携带,唯一一种轻便易携的,便是帛书。

丝帛源自南方,尤其是吴越之地,种桑养蚕,比之苎麻更为柔软细腻,深得世家贵族喜爱。然而织作不易,产量极低,故而价格高昂,亦可为诸国通行的货币,比之诸国各自铸造的布币价值更高。

而帛书,便是以笔墨在丝帛上书写,比之竹简,轻便易携,对于诸国间客而言,帛书才是最佳的传讯方式。赵无忧一看到那几十车的竹简,立刻就想到了帛书,然而丝帛价值昂贵,数量又少,想从司时久和南山别院那要,完全不可能,他也只能先回帝丘,再想办法。

帝丘毕竟是中原最大的商业重镇,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于此,尤其是南方行商,一听到赵无忧要大量购进丝帛,便有好几家来找他商谈。其中一家,正好是吴国苏氏门下,掌柜名唤苏柯,乃是苏家老人,主持吴国到卫国的商行已有十年之久,专做苎麻丝帛生意,意听他需要大量丝帛用于抄书,都咋舌不已。

单是一幅帛书,价值便足以购买数十卷甚至上百卷竹简,这要抄足万卷书,所费不赀,便是王宫贵族,诸侯公卿,寻常也不敢有如此之大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