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大雪(一)(第5/5页)
“得寸进尺?”
陆雨梧侧过身,目光落在那坐在椅子上,眉目肃正的官员身上,他先是微微颔首,随后缓缓道,“这位大人可知他们是哪里来的流民?”
“大多从临台而来。”
那官员如何不知。
“是,临台。”
陆雨梧看着他道,“临台今年大旱,本是天灾,又有反贼闹事,更是人祸,这些流民其中不乏有劳力的青壮年,反贼正需要他们这样的人,可他们却没有一个揭竿而起背叛朝廷,这样的百姓拼了性命来皇城一趟,得了一口半口的粥,不肯离去便是得寸进尺?”
“荒唐!”
那官员竖眉,“依照你的意思,朝廷就该养着他们,来多少养多少,哪怕不计其数,耗光了国库才好!”
“若我大燕四海咸宁,又何来流民不计其数?”
陆雨梧双眸沉静,“若无天灾人祸,他们有手有脚,又何必背井离乡?自己若能挣得一口粥饭,谁又肯跪地乞食?”
“临台如今是个什么状况,朝廷里也都知道,可地方有地方的难处,朝廷也有朝廷的难处啊,”又有一位官员开口了,“再者,朝廷也不是没有派人去赈济灾民,咱们这儿已做尽了能做之事,难道这天底下所有的流民跑到皇城来,你都要管吗?”
“雨梧一介临时钦差,除去皇命之外不过一个白身,”
陆雨梧平声静气,“如您所言,我自然管不了天下流民,但眼下能管的我为何不管?国寺并非年年都要起一座来,他们这些人得圣上恩典才有一口粥饭果腹,若以他们为建寺之人力,他们心必至诚,这如何不算是为圣上积福添寿?”
一个“积福添寿”,令诸多官员眼底神色一动。
谁都知道如今的建弘皇帝身体每况愈下,因而钦天监才请命修建这护龙国寺,这套所谓“积福添寿”的说辞他们谁都可以不放在心上,却不能在嘴上驳斥。
虽说建弘皇帝今日只是令曹凤声将陆雨梧的这道折子在内阁里念了一遍,并未有所表态,可谁又说得清建弘皇帝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说不定,病入膏肓的君父,如今真的很需要他的子民的那份诚心诚意。
“雨梧,不得无礼。”
陆证倏尔出声:“你才多大年纪?如今在你面前的这些大人们,哪一位不比你明白事理?如今是灾年,不光大燕不好过,蛮族亦是如此,故而灾年多战事,朝廷里哪一件事离得了这些大人?他们也都是血肉之躯,哪里能面面俱到,事事亲为呢?”
陆雨梧低首道:“是,诸位大人皆是国之肱骨,下官不敢无理,只是下官以为,要解决流民之难题,便是要先让他们暂时安定下来,既然如今国寺在建,他们若参与修建,便不算空耗朝廷的粮米,他们有事可做,才是安民之本,之后他们若要回乡的便能回乡,若不想回乡,亦能合入崇宁府匠人村中,开荒垦田也算安稳。”
他说着,俯身作揖:“下官在此代这些流离失所的百姓,恳请诸位大人指一条明路。”
潮湿的雨气扑入门内,左右两排官员胸前的补子凑齐了鸟兽飞禽,而几位阁臣如青石碑林般庄严肃穆地立在这内阁当中多年,大燕四海之境的一切皆在他们俯仰之间。
他们高高在上的审视着这个初出茅庐的十七岁少年,不屑于他眉眼之间过分的朝气,见底的澄澈。
“陆公子,你说什么才算明路?”
陈宗贤看着陆雨梧,忽然道。
雨势忽然盛大起来,天边雷声轰隆,天色青灰暗淡,闪电的光影在那个十七岁少年身后明明灭灭,他抬首,双目清明,声如玉磬:“活着。”
“他们想活,我亦想让他们活,无人奢望更多,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