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你的努力方向是错的(第3/4页)

“可是今时今日,老夫却不知道老夫进了雒阳朝堂之后,到底是对还是错。”

“老夫在这里努力了这么久,似乎什么都没有做成功过。”

“老夫现在觉得,或许老夫真的不适合在朝堂执政吧。”

果然……刘俭心中暗道,六十岁的董卓果然有了激流勇退之意,怕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了。

对于刘俭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董卓在朝堂的存在,对于刘俭而言还是非常重要的。

刘俭需要董卓在朝堂再坚持几年。

他不允许老人家现在就激流勇退。

刘俭向着董卓拱手道:“相国乃是当世英雄,是俭此生最大的对手和知己,这一点,刘俭从无质疑,只是刘俭在河北与相国在长安相比,相国没有刘俭建树多,就是因为相国舍己之长,或者是说相国努力的方向不对。”

董卓奇道:“何意?”

“请问相国,刘某人这些年在河北,最广为人知的功业是什么?”

董卓慢悠悠的回答道:“德然你这些年在河北做了好大事业,但论及最大的功业,毫无疑问就是治理北疆,先是乌桓内乱之后其诸落被你平定,那些乌桓人被你安置于幽州诸郡,供我大汉使用,又有北疆鲜卑各部也因为你的牧场政策,而少驱于水草,逐渐安居,可谓是解了我大汉心头巨患,如今关云长又率兵攻入三韩,擒三韩诸贵,为我大汉开疆拓土……”

说到这的时候,董卓一下子愣住了。

他摸着自己的大须子,若有所思。

刘俭道:“其实我大汉境内的是掣肘太多,而且汉境内现在属于割据时期,诸雄并列,相国想要在汉境内短时间内立下被世人瞩目的功业只怕是不可能的,新政是遗福后世之功,甚至可能是一两代人内都见不到成效。”

“依我之见,关东诸地现群雄逐鹿,乱之又乱,相国本非士门出身,哪里趟的明白这趟浑水?反倒不如将注意力放到您熟悉的凉州之地上。”

“刘俭这些年做下为世人称赞的功业,就是因为对外!对乌桓,对鲜卑!”

“相国早年间的功业就是因为在凉州平定羌人而建立的,那时候相国的势力尚弱,尚且能够在凉州闯下诺大的名声,如今,相国坐镇关中,总揽朝堂,手中有二十万兵马,何愁不能定凉州?定凉州后,似我安乌桓和鲜卑一样的安抚羌人,打通与西域诸国的通商,此事若成,则相国必可名扬海内。”

“这才是相国应该干的最大功业!”

刘俭的话如同醍醐灌顶一般的让董卓一下子清醒了。

是啊,既然短时间无法对内实现抱负。

那为何不将目光发看向外境呢?

函谷关乃是天下雄关,自己在那里排布重兵,阻挡关东诸侯向关中进兵,自己关起门来,好好的着手收拾凉州,让那里成为自己后方的大本营,同时也是解决了历代先帝无法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叛羌!

刘俭这些年其实对于中原的争霸并不是太上心。

他主要的目光还是在治理河北以及对付河北北面的异族上。

因此刘俭不但得到了巨大的功勋,且还利用外族给河北输血,使河北的实力大幅度的增长。

董卓开始认真思考,或许他可以想办法复制一下刘俭在河北的成功案例。

只是他不知道应该从何处抓手。

论打仗和阴谋诡计,董卓在这个天下绝对是一块好料。

在治理方面,他只能算是个二流选手。

于是,他只能向刘俭再次请教细节。

而刘俭让他先以关中为跳板,先想办法全据并巩固凉州,然后再以凉州为踏板,开拓西域。

可以行使征伐的政策,让西域诸国向大汉王朝重新臣服。

然后再打开贸易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