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贾诩(第2/3页)

这样对他本人有很多好处,贾诩知晓董卓虽有足够的兵力和势力来保护自己,但他要做的事情毕竟太大,贾诩不想成为他的直属部下,而在牛辅的麾下,则可以隐藏自己的声名。

但继续却不能完全隐藏自己,他还要时不常的向董卓谏言,为他出谋划策,让他走正确的道路。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想明哲保身,那为什么还要为董卓出谋划策呢?一言不发就好了。

自然不是这样,明哲保身的真谛不是当哑巴,而是要在适当的时机,根据局势,适当的向自己所辅佐的人谏言。

贾诩既然有意离开凉州,以他目前的情况,就不能让董卓在当下这个时节有所偏差。

毕竟,贾诩也是凉州人,虽然他一身本事,满腹机谋,还是孝廉出身,但类似于袁家这样的阀阅巨门,可不会将他当一回事。

毕竟,大部分的中原人对凉州人是存有偏见的。

目前能够带给贾诩希望的人,只有同为凉州人的董卓。

董卓若是在雒阳立不住脚,一旦为袁家所制,他麾下的这些凉州人会是什么下场?

就算是不被惩处,只怕也会被驱回原籍。

所以,为了自己和家人不会被驱回凉州险地,当务之急,是一定要帮助董卓在雒阳立住脚根。

只有董卓在雒阳立住了脚根,身为凉州人的贾诩才有资格在关东待住。

然后,他才能继续根据时势,来判断他下一步应该继续走什么样的路线。

而这一次,让董卓联系汉室宗亲刘俭,就是在京中立足的一步重要战略。

董卓自己还在做美梦,希望通过替陈蕃,窦武以及党锢中人平反的事,来收拢士人之心,但在贾诩看来,这根本就是扯淡。

贾诩也是举孝廉出身,但他为何在京中待了一阵就称病归乡?

这是因为贾诩早就看透了关东的士族!

身为凉州人的他和董卓,根本不可能会得到对方的接纳,一丁点的机会都不会有的!

关东诸人,视他们凉州人如同豺犬!

虽然心中明白,但贾诩没有告诉董卓,他的计划并不可行。

有些事用嘴是没法说的清楚的,他说的太多,只会让董卓对他有所芥蒂。

就让董卓现去碰碰钉子吧,钉子碰多了,碰了一身鲜血,他心中自然就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了。

身体力行的效果,远比听来的要受用的多。

不过碰钉子归碰钉子,正事还是要干的。

就比如接洽刘俭这件事,一定不能让董卓落下。

李傕带着贾诩来到了刘俭的军营后,报上姓名后,刘俭立刻召见。

李傕是董卓的心腹猛将,虽然是地方豪强出身,不读经文,性格嚣张,但却也能分得清轻重。

见了刘俭,李傕收起了他往日在凉州的那一套,对刘俭颇显尊重。

他先是向刘俭表达了一下董卓对他的敬意,随即陈述了自己的来意。

“陈留王?皇后?”

听了李傕的询问,刘俭的脸上露出了几分疑惑之情:“俭不知道稚然在说些什么。”

李傕哈哈大笑道:“刘使君,何必藏着掖着呢?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陈留王和皇后为使君所得,此事雒阳城路人皆知,使君想瞒是瞒不住的,如今雒阳已经安定,李傕领司空之命,特请陈留王和皇后回京,还请刘使君行个方便。”

刘俭亦是哈哈大笑:“恐怕不行,陈留王已经被我送回邺城,恐怕是暂时不能再返回雒阳了,况且依照古礼,陈留王既已经受封诸侯王,就不宜常住京中,事情既已如此,那就还请稚然回返雒阳,对董司空说上一声,请司徒理解。”

李傕显得有些左右为难:“陈留王身为当今陛下亲弟,纵然要下落藩屏,可没有陛下的旨意便自行出京,终归是有些不太方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