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北风那个吹(第3/4页)
“诸君或许很疑惑,今日这场诗会,为何要先请诸君看这样一场戏?”
众人下意识的点头,却见徐晋让人打开了箱子后,先是取出了一幅长长的画卷。
“这是前科探花、翰林院编修唐尹绘制的《千里饿殍图》。诸君,这幅画上场景,便是殿下去岁冬刚刚抵达顺天府灾情最严重的房山县时,真实看到的场景。”
“吟诗作赋,不能让那些衣不蔽体、饥肠辘辘的百姓填饱肚子,杀不尽欺压百姓的黄世仁,救不了‘白毛仙姑’喜儿。”
众人再次下意识的点头,随即便见刘弘接过了徐晋的话。
“本宫方才看到了诸位仁人君子对黄世仁的愤慨,也看到了诸位的义愤填膺。我等皆是圣人子弟,孔子曰仁、孟子取义,今日本宫便与诸君说一说去岁寒冬赈济灾民的事……”
诗会似乎变成了一场讲学论战,至少前院是如此。
若今日在荣国府前院的宾客是以朝中官油子为主,催人泪下令人愤慨的《白毛女》恐怕要白唱了。
可架不住这是新鲜出炉的新进士,以及这群热血澎湃正义感十足的毛头小子。
人祸造成的天灾让众人恨不得将房山县犯官和王庆堂等人千刀万剐,太子刘弘、文安县主以及贾琮等人的赈灾手段又让众人连连称奇。
以工代赈这种模式已经在朝廷推行了两年,众人都是关心时政之人,不算陌生。
唯有黛玉向太子上奏的皇庄、官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刷新了众人的认识。
这种租息不但能使得无地的百姓安居乐业,又能让朝廷、皇家有稳定的租税,细水长流之下,的确是安置百姓的好方法。
不过这些只有在皇庄、官田丰富的京畿与南直隶施行,想要推广……
难道太子有意将刀割在地方士绅的身上,那可不行啊!
因为他们这群人中,绝大多数都是士绅巨贾之家。
一面是自家的利益受到了威胁,一面是良心的拷问,前院中的气氛陷入了极其诡异的境地。
林、徐二人没有讲出自己的态度,刘弘只是抛出了地方佃租是否过重,要不要减租减息的问题,除了几人应和了一声之外,沉默者占了绝大部分。
刘弘也没有着急,只是淡淡的笑了笑,与贾琮坐在一块,听起来其他人的讨论。
相比前院,后院中的气氛似乎更加和谐,作为京畿赈济的亲历者,黛玉也上台讲述了很多在王平口时的经历。
包括她见到的那些穷苦百姓,那些孩子用纤细的脖子支撑着大大的脑袋,鼓鼓却也空空的肚子。
直到她说起了皇帝老爷与太子殿下准许自己提出的赈济方式,以及那些宗室王公与公主的支持。
后院的戏台前,有不少贵妇人已经听出了黛玉的话中之意。
……
《顺天府流民赈济安置疏》以极快的时间扬名京城。
荣国府诗会上的新戏《白毛女》在京城各大戏院上演,蒋玉涵一日三场,场场观众爆满。
随之传开的,还有太子刘弘、泗水县一等子贾琮、文安县主的贤明。
以及那些参与减租减息安置流民的王公、公主,他们被京城的百姓提起时,总会说一句仁善贤良。
恩科殿试已过,在京的举子们不但没有减少,反而重新聚集了起来。
贾琮坐在国子监外最大的酒楼雅间,听着外面的激愤演讲,无奈笑了起来。
“琮哥儿,这样会不会太过?虽说我朝不以言获罪,但书生议政,还是聚众上书,会不会引起朝廷诸公的反感?”
黛玉今日也跟着贾琮出来了,《顺天府流民赈济安置疏》是她与贾琮共同完成的,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就像是养娃一样,谁生的娃谁关心。
贾琮应道:“最起码,大半的朝臣会提出出动龙禁卫弹压。”